摘要
“社区治理”不仅是一种从新公共管理学、治理学等学科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治理模式,更是一种新的治理模式。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化、城镇化和社区化不断向更深处发展,我国的社会治理层次也面临着问题。因此,怎样才能将政府的职能进行有效地转换,并对其进行创新,这就是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目前,作为基层政府职能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承受者,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其参与过程中仍暴露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昭通市镇雄县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问题研究为论点,主要探讨了昭通市镇雄县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现状、所取得的的成效以及存在问题,最后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该对策对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组织;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构建新的社会管理模式,构建“共建共治”新格局,要强化社会管理体制,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强化社区管理,充分利用社会组织,促进协同管理。在我国,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经济发展[1]。基于此,本论文选取昭通市镇雄县为样本,基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是镇雄县地处昭通市的交通枢纽,其管辖范围广泛,各类特产集市众多,流动人口众多,因此,其社会管理工作十分艰巨;第二,昭通市镇雄县是一个老旧小区,在小区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老旧小区、公租房小区和开放式小区等占了很大比例,给小区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镇雄县,由于其社会治理任务繁重,困难重重,因此,亟待引入新型社会治理主体来进行社会治理。近几年,镇雄县的社会组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解决镇雄县社会组织管理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为社会组织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基于此,本研究拟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对镇雄县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基本情况、社会组织参与的实际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成因剖析,最后给出一些改进的政策和措施,希望能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深入发展和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研究意义
随着我们的现代化进程,我们需要对国家的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进行持续地推进,同时,让社会组织来承担一些政府的工作,这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主体,社会组织一定会在我们的社区管理的大舞台上,写下它自己的特色。在承接了政府的职能之后,社会组织可以对本社区展开更好的管理与服务,这对推动居民与邻居之间的和谐相处、破除藩篱、增强社会的流动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加速了我国的民主建设的进程。为此,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利于发挥其潜能,为我国城市管理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三)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梳理了“社区”、“社区治理”和“社会组织”等相关的基本内涵,然后运用治理理论和社会资本等相关理论,对昭通市镇雄县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内容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社区组织参与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最后就如何完善社会组织的参与社区治理提出了一些政策和建议,希望能为社会组织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2]。
(四)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图书馆和网络上的各种资料,来对有关的文献进行调查和整理,并对前人学者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试图将这些内容与论文的理论分析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昭通市镇雄县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对其进行了研究。
2.个案研究法
论文以昭通市镇雄县为例,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了有关的数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类似地区的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社会组织的含义及特点
社会组织是一个广义的名词,它泛指在社会生活中自我组织的各种团体、组织和机构。这些组织可以是非政府性的,具有群众基础和组织形式的特殊集合体,也可以是由政府领导,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官方机构。社会组织在社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承担起社会调节、服务、监管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社会组织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社会组织具有自治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社会组织通常是由一些自愿组成的成员共同协作而成,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具有独立的行为能力,可以自主决策并进行自我管理[3]。第二,社会组织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社会组织的种类和形式非常多样,包括慈善组织、团体、社会组织、俱乐部、公司、基金会等等。这些组织在组织形式、目标与任务、办事方式、人员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第三,社会组织具有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社会组织不仅为成员提供服务和支持,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责任,如关注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稳定等。
社会组织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为社会警示提供信息,起到形成民意、参与民主决策的作用。此外,社会组织还能够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援助,并通过各种方式协调和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在教育、文化、科技、环保、健康等领域,社会组织的作用更加明显。
在一个健康、稳定、和谐的社会中,社会组织同政府、企业、民间团体一样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2.社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容
社区治理是指通过民主的方式,协商和管理社区内的事务。以下为其主要内容:(1)社区服务:社会组织可以向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如组织公益活动、文化活动、健康保健活动、环境保护活动等。通过社区服务,社会组织可以加强与社区居民的联系和信任。(2)社区参与:社会组织可以代表社区居民的利益,为社区治理发声。(3)社区发展:社会组织可以为社区发展提供支持,如推动社区项目、帮助社区居民解决问题、引入外部资源等。社会组织可以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4)社区教育:社会组织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服务,如开设课程、组织讲座、提供培训等。通过社区教育,社会组织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能力,促进社区的发展。(5)社区监督:社会组织可以监督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和决策,以确保他们遵守法律和规定,有利于社区居民的利益和权益。社会组织可以成为社区居民的代表和声音[4]。
(二)相关理论的阐释
1.治理理论
治理理论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分支领域,旨在解释和理解如何通过政府及其他社会机构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优平衡。治理理论着眼于国家权力与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的关系,通过制定制度和规则,以及治理机制和流程等手段,使公共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治理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政府治理、公民治理和全球治理。政府治理着重强调政府机构的角色和职责,旨在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执行力和透明度。公民治理注重公民参与和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全球治理则主要关注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全球性机构的治理问题。在治理理论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理原则和思想,如重视民主参与、依法治理、政府负责、信息透明、责任追究等。这些原则和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不仅改进了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效率,还提升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和支持度。然而,治理理论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比如,治理理论的实践成效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治理机制的设计也需要兼顾政策目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此外,治理理论的应用也会面临一些困难,如公民参与的缺乏、信息不对称等[5]。
总的来说,治理理论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研究领域,对于促进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要不断拓展和完善治理理论的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和实践需求。
2.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New Public Service Theory)是一种公共管理理论,旨在实现公共部门的效能和效率[6]。该理论强调了公民参与和政府与市民的协作,以实现公共部门的目标。以下是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简要阐述。
首先,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应该将市民视为合作伙伴而不是服务对象。这意味着政府需要倾听市民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并制定政策和行动计划来满足这些需求[7]。
其次,该理论主张政府应该设法促进社会资本的发展。社会资本是指个人、组织和机构之间建立的信任和合作关系。政府应该通过鼓励公民参与、建立社区组织以及提供培训和支持等方式来促进社会资本的增长。
第三政府应该重视组织绩效,确保公共部门的运营效率和质量。同时,政府也应该关注公民参与度,对政府的运营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四,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应该采用协作性领导风格。这意味着政府领导人应该鼓励参与、合作和协商,以实现公共部门的目标。政府领导人应该尽可能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鼓励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
3.政府主导下的多中心治理理论
政府主导下的多中心治理理论是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它试图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合作关系。多中心治理理论认为,政府应该发挥带头作用,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形成多个中心的协调机制,共同实现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8]。
具体来说,多中心治理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主导下的高效治理,即要求政府在公共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政府应该制定政策和规划,并组织资源,以推动各地区的改革和发展。二是强调政府、市场、社会三个力量的合作与协调。政府应该与企业、民间组织、媒体等各种社会力量合作,共同解决公共问题。三是鼓励多元化的建设。政府应该支持、鼓励各地区、各行业、各社会群体建立自己的自治机制,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四是推进治理创新。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创新,探索新的治理方式和方法,提高治理水平[9]。政府主导下的多中心治理理论是一种开放、灵活的治理模式。它试图将政府、市场、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协同作用,建立起多元化的治理体系。这种新的治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提高政府的治理效率,进一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政府主导下的多中心治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0]。首先,政府的领导作用需要加强,而在现实中政府领导能力和执行力并不足够。其次,市场中的利益关系往往会影响到公共事务的处理,需要更好地管理和协调。最后,多中心治理需要更高的协调和沟通能力,需要各方面能够配合政府的领导和协调。
因此,政府主导下的多中心治理理论具有强大的理论指导意义,但需要在实践中持续探索、实践及完善,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并推动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昭通市镇雄县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现状
(一)昭通市镇雄县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概况
1.昭通市镇雄县社会组织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社会组织总数为13380家,居31个省24位,居全国前列[11]。全国共有社会组织374771家,其中昭通市镇雄县就有5765家,2007-2020年昭通市镇雄县由4661家增长到5765家,增长速度较慢,按照《中国社会组织报告》中昭通市镇雄县5家社会组织的分布情况来看,昭通市镇雄县仍处于发展的较低水平;截至2020年末,昭通市镇雄县民营教育事业单位总数为51969家,其中民营教育事业单位总数为7496家,居全省23位。全国共有8432个社会公益组织,其中昭通市镇雄县就有119个社会公益组织。据全国社会福利机构发展信息披露体系,截至2020年底,昭通市镇雄县共有社会福利机构10310个,社会福利机构103个[12]。
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一千九百一十一个社会组织,较上年增长17%;其中,每一万名会员社会组织成员中,社会组织成员总数为8.3个,超过了全国的1.9个。“吉心工程”累积捐款。
2.昭通市镇雄县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实践
社会组织义工小组在长春市宽城区凯旋街道的社区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凯旋街道拥有5个社区,1个村庄,区域面积8.98平方公里,人口众多,人口众多,外来人口众多。此外,在此基础上,社会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帮助社区居民处理了多项日常琐事,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志愿服务,共同参加平安社区的建设。另外,在“35学雷锋”的59周年之际,胜利街道共青团组织发动自己管辖的所有志愿者,对自己管辖的所有区域进行集中清扫,为自己管辖区域的居民营造一个清洁、整齐的居住环境,以此来弘扬新时代的雷锋精神[13]。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昭通市镇雄县的社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对其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对社会管理模式的充实
在社区的管理过程中,社会组织扮演着一个主要的角色,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管理模式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从而缓解了国家和社区在为更多的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压力;二是大大充实了社会管理的手段。
(2)使社会管理机构更加完善
通过社会组织的介入,让社区的人们可以在自己的小区里就可以处理一些比较简单的事情,这样就可以提升社区的管理效能,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服务系统,使得整个社区的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3)社会管理的内涵扩展
参加社区管理的社会组织,在社区中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援助、健康宣传、组建文娱活动等内容,建立融洽的社会关系,扩大了社区管理的内涵[14]。
(二)昭通市镇雄县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成效
1.提高了社区治理能力
广大群众积极参加,使我们的社会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第一,提升了社会性文化氛围的营造水平,使各种社会性文化团体都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社会公厕、社会废弃物分拣站、青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法律咨询室、社会组织活动室、社会文化长廊等为社会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的作用,围绕社会组织的社会组织,通过社会组织的“社会组织活动”、“健康知识竞赛”等形式,来进行社会组织建设,从而使社会的社会环境建设和社会卫生的治理变得更为快捷、高效、便捷[15]。第二,强化社会治安管理,重点是保障社会公众的财物,维持社会安定,社会治安管理,社会组织以”防治疾病”、”家人的生命和财产”为主题,强化社会的社会秩序,创建一个更适宜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保障。第三,强化了社会救助的功能,对亟需救助的群体,给予了社会救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会管理过程中,社会的管理体制不断改进,社会资源被高效地使用,社会管理方式不断地被改进,从而保障并实现了社会公共利益,提升了社会管理水平。
2.促进了社区和谐氛围
在我国,社区既是巩固和发展国家权力的重要阵地,又是人们进行社会心理和日常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城镇的社会结构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变迁,各种利益冲突也随之产生。其非赢利性的特点,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机构。第一,以多种方式开展活动,比如“邻里互助”,以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以““邻居说””为社区成员搭建起一座“桥梁”,以达到沟通的目的,以社区成员为纽带,搭建起一条沟通交流的“桥梁”。第二,社会组织是社区内各社区成员间情感的“调节剂”,通过社会组织的联结,增进社区内居民间的理解与信赖,形成一种“亲如手足”的融洽气氛;而社会组织则是一种“顺滑剂”,可以消除人们对社会组织的误解,消除他们的矛盾。第三,积极参与社会组织的活动,在传统节日、文艺演出、扶贫等活动中,让民众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进而增强民众的公益意识,主人翁意识,以及群体意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社会组织将伦理观念传达给社区,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了社区的文明、和谐。
3.优化了社区治理结构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要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大水漫灌”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点对点”、个人化的社区公共服务很难得到满足,需要通过社会组织来为人们提供更为细致、细致的社区公共服务。社会组织与民众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能够更加及时、广泛地掌握到社区居民的心理诉求,运用他们所掌握的专门的技术和现代化的手段,为社区的治理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具有一定景观设计能力的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对其小区进行景观设计,从而达到美化小区环境的目的;运用信息科技,以数位化与网路化的方式,建构智慧系统与网路平台;拥有法律、心理咨询等专业技能,可以为人们提供智力服务等。同时,对于社会上的脱贫攻坚、应急救援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单纯依靠政府、社区、居民,以及各级政府自身的发展,无论在资金还是在人员上,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通过引进社会组织,将使原有的“政-社”关系“垂直状”模式向“一心多环”分散式社区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达到社区管理的目的。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