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与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息息相关。同时,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在促进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秩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单一、公共服务专业化低、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和客体的对话不足、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低等方面。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历史实践,总结不同供给模式的优缺点并结合当前洛阳市邢庄乡KF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现实状况,运用系统化思维研究优化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新对策。
关键词: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系统化
一、绪论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在新社区建设中,公共服务供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不仅会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对策展开研究。首先,本文将对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其次,本文将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出提高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有效对策。最后,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中国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提升提供参考。
二、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相关概念和模式分析
(一)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相关概念
1.农村新社区
农村新社区是指在农村地区建设的新型社区,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为了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提高农村社会服务水平而建设的。农村新社区的建设旨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社会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新社区的建设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注重环境保护,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其次,要注重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也要注重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第三,要注重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农村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同时也要注重文化创新和发展。第四,要注重社会服务,提供全面的社会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最后,要注重政策支持,农村新社区的建设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同时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共同推动农村新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总之,农村新社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
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是指在农村新社区建设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力量为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而提供的一系列公共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在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制定政策、规划、投资等方式,为居民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时,社会力量也参与其中,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公共服务。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实践中,需要注重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根据不同地区和居民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服务计划和政策,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农村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1.计划经济时期——单一型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新中国成立之初,战时革命根据地管理体制下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借鉴苏联式公共服务体制的前提下,由公有制向计划经济转变。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一切资源都掌握在政府手中,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模式,也可以称之为国家安排的公共服务供给。在这一时期,政府承担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它是一个全能政治体制下的无限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单位制、户籍制和城乡二元结构为基础。在这种模式下,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的类型和供给方式直接依赖于政府。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要是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配置社会各种资源、提供公共服务。在这一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中,政府是公共服务的生产者,同时也扮演者社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在这种模式下,社会成员的社会意识消失,各种社会组织的特征和发展也受到影响。
总体上,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单一型公共服务供给是在我国各类资源相对匮乏的状态下,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普遍性的过程,但在这一时期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统揽了社会从上到下的全部的服务性事务,这不仅大大加重了社会治理的难度和负担而且又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影响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而且又因为这种供给方式主要受益群体是城市单位职工,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城乡二元结构与户籍身份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持续地影响到了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改革和发展路径。
2.改革开放后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复合型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以阶级斗争为纲领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转变。在此之后,1992年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经济的优先发展地位,为政治制度的变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相应的也带动了上层建筑的变革。随着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公共服务体制也逐步发生转变。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现了从单一供给主体向多元供给主体的转变。公共服务供给的品质和效率相较于计划经济时期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地区间差异较大,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存在供给不均和失衡的现象。这一状况若不加以控制将会造成更大的差距和不公平,随之社会矛盾将会愈演愈烈,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
21世纪,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非政府组织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风口期。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相应的也为复合型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出现,奠定了其发展的组织基础。随着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在经济的带动下不断发展,非政府组织在满足农村新社区居民公共服务需求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现有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滞后于当下发展的需要,加之我国的社会性质不同于其他西方国家,一切事务的发展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使得我国社会组织具有鲜明的国家培育特色。正是这种独特的社会组织发展形式,有效促进了“政府主导、社会协作、公众参与”的公共服务复合型供给模式的形成。
(三)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评述
总结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历史实践可以看出,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变革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细致的渐进过程,在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变革的过程中,单一供给主体改革将面临挑战,当下中国需要更大程度地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使政府、市场、第三方组织以及社区形成一个协调的供给系统,才能让供给过程中不同主体更好地发挥作用,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品质和效率的目标。
三、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实证分析——基于洛阳市邢庄乡BF社区的调研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然而,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外发达国家现有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具有借鉴意义,但在我国社区应用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社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加,我国社区居民的需求越来越多层次、多类型。社区公共服务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不同类型居民的需求。本章通过对洛阳市邢庄乡BF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和居民的访谈和实地调研,在了解BF社区范围和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BF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当前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邢庄乡KF社区公共服务的基本情况
KF社区于2014年1月1日成立,位于洛阳市城区西北部的邢庄乡,地处城郊结合部,是洛阳市邢庄乡郊区农村改造改造的回迁安置社区。面积为14.98平方公里,有常住居民3000多户,7500多人,现有标准厂房近2万平方米,农田4000多亩,鱼塘1000多亩,企业25家。社区党委现有六个支部。社区内有包括餐饮、服装、大型超市、教育机构、医院、菜市场、网吧等在内的商业网点,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十分便利。
(二)邢庄乡KF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内容
1.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KF社区的基本卫生服务依托于其所属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工作,其经费来源以政府下拨为主。笔者通过走访调查,社区未设有专门的应急卫生医务室,只是拥有了普通医疗服务门诊医院。除此之外相较于其他一下文化活动,健康知识普及和检查身体的活动进行得比较少。有关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笔者随机对社区内11位社区居民进行了访问并对被访居民的反映情况进行了大概地总结:社区居民希望配备社区应急卫生室,一方面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如流行病的传染;另一方面满足独居老人一些基本性身体状况检查,如血压测量。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未来社区居民对这一方面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
2.社区文化教育服务
KF社区在社区文化教育方面发展较好,社区有幼托、小学,民办、公营性教育机构多所。同时社区为满足居民的文化生活需要,建有农家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室、丹剧团、社区舞蹈队等组织,以及不定期开展有关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文化活动如:评选先进家庭活动、好婆婆好媳妇活动、社区好人评选等。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区的文化水平营造了和谐美好的社区氛围。但在对社区相关工作人员的访谈中,他们也反映了一些问题,社区中有一些居民不愿意参加社区的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想要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但却不能很好的满足。
3.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服务
通过调查,KF社区所有的公共设施服务都由洛阳市邢庄乡政府统筹安排,具体承包给哪个公司,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并不清楚。为明确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设施的满意度,笔者通过对社区居民对社区物业服务方面的供给状况进行随机访问,大多数被访者表示他们对社区的物业公司并不了解,仅对社区在物业收费方面的问题较为关心。从上层物业管理到基础社区居民,有关公共设施建设的相关信息越接近基层越不明晰,虽然居民在享受服务,但从访问结果来看,这些服务似乎是被强加,缺少居民的参与。
4.社区志愿者建设服务以及社区帮扶
KF社区现有多个志愿者队伍,如巾帼志愿者、蒲公英志愿者、党员志愿者等多个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队伍在居民医疗、教育、就业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免费咨询服务,拓宽了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与此同时也促进了社区政策和工作内容的落实。在社区救助和帮扶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详细的就业与创业政策咨询,以及岗前培训等工作。在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及春节的等节日是,社区志愿者队伍会通过救助物质发放、帮助老弱病残群体打扫卫生等活动,让社区困难群众感受KF社区的温暖
(三)邢庄乡KF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公共服务专业化水平较低
通过对KF社区的调查分析,目前KF社区的公共服务模式是由街道办事处主导KF社区居委会,KF社区相当于由街道办事处延伸而来的办事机构,社区内的公共服务的供给依赖于街道办事处和上级政府部门的安排和规划。上级部门的指令由社区居委会按要求执行,基本上属于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任务,并没有其他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
在这种情况下,KF社区居委会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为实现上级任务而行使的行政职能,目前该社区的公共服务供给的功能十分有限。同时上级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严重影响了KF社区内部形成独立专业社区服务队伍,严重压制了社区发展的活力。对KF社区调研结果显示,现阶段KF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由上级政府部门主导,社区管理人员承担任务的实施,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相关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2.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互动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率低
KF社区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供给项目,只有社区内不同的管理部门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利用固有的职能来治理自己的管辖范围和服务对象,供给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不能形成上下联动的服务体系,左右联动的服务体系,供给主体不能相互配合,实现利益最大化。此外,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参与度不足。对社区居民的随机访问的结果显示:社区居民不了解KF社区内部公共服务的类型,社区的服务内容完全由社区居委会自主安排,社区居民参与度较低。
由于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缺乏互动,供给与需求之间缺乏协调。社区工作人员在对公共设施利用率和空间使用频率的调研中表示,目前KF社区提供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政府部门投入的硬件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部分公共服务供给项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随机采访社区居民,发现部分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具体类型和社区提供的硬件设施不了解。社区居民往往只有在必须办理一些行政手续(如最低生活保障证)时,才会到社区居委会咨询。
3.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资金来源单一,缺乏制度保障
目前,KF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要依靠上级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可用于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资金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这种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财政状况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需要,但其有效性不如政府部门的专项投入来得快。这些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状况,迫使政府在实际工作中承担许多应由第三部门市场部门和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削弱了政府应有的规划和引导作用,加大了政府和社会管理部门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我国社区治理的执行纲领。该法案虽对社区自治、居民参与等方面作了些规定,但其侧重于宏观规划,对社区实践中的规范以及与其他条例的配套内容和衔接内容几乎没有涉及。由于社区现有的有关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法规、条例相对滞后,对社区公共服务的监督管理主要依据政府宏观政策,缺乏具体的分类指导,严重影响了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