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民币汇率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

近几年来,人民币的汇率一直都是一种不停地上涨,一升再涨的趋势。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我国政府也在持续地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改变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的现状。但是,这一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彻底的解决,英国、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干预人民币的升值,导致了货币的贬值。此外,汇率的波动还会对国内和国际上的某些经济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它还会对进口和出口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并会对价格产生影响。人民币是一国经济力量的直接体现,我们应当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汇率政策,国内经济运行,货币政策取向,美元汇率走势,通货膨胀,需求比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民币汇率变动。本文从历史人民币汇率的演变过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业务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现状、相关的汇率制度等方面入手,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进出口  汇率制度  货币政策  贸易

第一章  绪论    

汇率是两个国家间的比价,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国家的一种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货币的比价。尤其是一个国家的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汇率,或者其他国家的汇率。货币的变动对于一国的进口和出口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国家来说,汇率也是一种金融工具,用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

1.1 研究背景

从中国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是一个被高度重视、高度重视的市场,对我国货币政策进行了长期的调整。按照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需求,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的汇率制度曾经历过1949-1952年的单边浮动汇率制,50-60年代,我国在1953-1972年的单边固定汇率制,以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按照“一揽子”的单边浮动汇率制(1973-80)的单边浮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国家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这是一个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新阶段。为了激励外贸公司的出口,我们实行了由一元汇率改为二元汇率的汇率制度。从1981-1984年开始,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1-1984年,官方汇率与外汇调整价格同时存在,2个阶段(1985-1993年,)。在这些因素之中,以外汇留成制为基础的外汇调剂市场的发展,对于提高企业出口创汇、提高外国公司外汇收支平衡以及调整央行货币流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中国实行“双元”体制的同时,“双元”体制的缺陷也随之暴露出来。在我国,各种不同的汇率同时存在,使得我国的外汇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的混乱局面,导致了大量的投机活动;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外汇黑市现象,也影响了我国货币的国际声誉。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1994-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中国共产党的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改革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构建基于市场需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可兑换性。”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政策建议,即:将人民币的官方汇率与外汇调整价格相结合;实行单一的,受管理的,基于市场需求的,基于市场需求的,浮动的汇率制度;取消了留成率,实施了结售汇;设立国家统一的外汇市场,等等。

1.2 研究意义

主要国家的汇率变动,将会对世界其它国家的货币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引发国际金融危机;随着我国汇率的不断波动,我国的外汇市场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使世界金融市场更加混乱;汇率变动,尤其是外汇储备的变动,会对资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配置产生影响;汇率波动加剧了国内市场竞争,影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发展;改变某些国家的外汇储备的位置与功能,推动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不断地出现更多的投机性与波动性,而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推动着国际金融业务的创新。可以估算出人民币的价值。谁也无法精确地预测货币的变化。不论在中短期内,货币政策都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因素,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浮动也是一种常态。政府,机构,个人都应该注意不要被预报结果误导。根据市场需求和需求,参考一揽子货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一机制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应该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下去。在这样的汇率制度下,不能把外汇作为一种手段,或者把它用来降低出口或者用来补偿上升的物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预期的管理,要坚决反对各类恶意操纵、恶意制造单方面预期等。企业和金融组织要主动调整货币的变动。

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外汇市场的波动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为一国产品的价格都是用本币来衡量,所以,为了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它的价格就必然要和汇率相联系。汇率的高低对商品的价格、价格、国际竞争能力等都有直接的影响。从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来看,总体上,人民币对外国货币的比值越小,越有利于促进出口,越有利于限制进口;如果一个地方货币的兑换率增加,那就是增加了本国的货币对外国的比例,这将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在价格方面,对于进口的日用消费品及原料,人民币贬值会引起其国内价格的上升。它对总体物价指数的影响,是由进口货物和原料占国内总产值的比例决定的。相反,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进口货物的价格会下降,而这种下降对于总体物价指数的影响,则是由进口货物与原料占国内总产值比重所决定的。从资金流动的观点来分析:货币政策对企业的短期资金流动有很大的影响。当一国货币汇率出现下跌时,外国和国内的投资者都不愿用本国货币来购买和兑换外汇,造成了资金的流出。与此同时,随着外汇的大量使用,外汇的供给变得越来越少,人民币的汇率也在不断地下降。反之,当一国货币呈现出上升的态势时,国内外的投资者会尝试用本国货币来购买各类金融资产,从而引起资金的大量流入。与此同时,本地汇率也会持续走高,因为将其转换为本币的供大于求。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我国正式公布了人民币的官方兑换率及兑换价。中国已经在以市场需求和需求为基础,推出了统一的,受管理的,可变动的货币体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公司和个人在银行之间进行外币的买卖,由银行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兑换外币,并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兑换外币。央行对人民币汇率实行适当的浮动,并对其进行调节,以维持其稳定。

在一九九七年以前,我国货币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升值态势,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任也在不断增强。但是,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中国以一个有责任感的大国的身份,主动降低了其货币的波动性,以免亚洲各国及区域的货币走弱进一步加剧了这场危机。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逐渐消退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在近几年里稳定、迅速地发展,在经济结构上也在不断地深化,在金融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对外汇的控制也在不断地放松,对外汇市场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这些都为中国的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国家在2005年7月21日发布了关于健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举措。新一轮的货币政策调整,将改变目前的货币政策,改为以中国国际市场为基础,以国际市场为基础,以国际市场为基础。按照目前的汇率平衡情况,今天,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百分之二,也就是8.11元对一美元。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我们实现了一系列的顺利过渡。

第二章  人民币汇率的发展历程

汇率变动是一种货币的外在价值变动,其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贬值,一种是增值。这是一种通过更改兑换率来避免与其他货币有关的汇率变动。有很多原因会引起汇率的变动。

2.1 汇率的概念

2.1.1 汇率

汇率会随着利率,通货膨胀,国家政策,以及各国经济状况的不同而不同。汇率取决于货币市场。汇市向各类买卖双方敞开大门,以进行大量、持久的汇市买卖(除了周末以外,每天都有汇市,亦就是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星期日八点一刻到星期五五点二十二分)。即期兑换率是指目前的兑换率,而远期兑换率是指当天就已经有了报价并进行了交易,但是要等到将来才能进行兑换。汇率的波动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经济结构,生产分布都有重要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汇率作为一种最主要的调控手段被广泛使用。贬值的货币会增加出口,而减少进口。

2.1.2 人民币汇率制度

汇率体系有三种。所谓固定汇率制,就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其基准汇率制是由基准货币自身或法律规定的金价所确定的。在不同的货币体制下,固定的汇率制是不一样的;所谓“可变汇率制”,就是指一国不需要设定“金平”,也不需要设定“本币对外国货币的浮动上限”,也不需要设定“本币对外国货币的浮动上限”。一种汇率体系,它可以根据货币市场的需求和需求而改变;有管理的可变汇率制度是一国的货币当局,以其自己的经济利益为依据,经常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使其本国的汇率上下浮动,以便于对其进行管理。在受管制的变动汇率体系中,货币在货币当局所规定的限度中浮动。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一种有管理、浮动的货币政策。“这是一种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受管理的,变动的汇率体系统一”,是指在进行货币调节时,将正式的汇率与市场的汇率结合起来。“依据市场供需”与“管理浮动”的原则,其内容主要有:一、被指定的负责外汇业务的银行,以符合国际外汇交易所的规定为准,以国际外汇交易所为准;中国央行在货币升值幅度超出国家规定的限度时,采取买入和卖出外汇的方式对货币进行干预;中国央行在头天的货币市场上,发布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以及其它重要的走势;在中国央行规定的汇率浮动幅度下,各大银行均以其自身的名义对外发行外币,并以此为基础向各大银行出售外币。目前的人民币汇率体制是进行汇率体制改革的理想选择。从整体上看,从一九七三年三月开始,世界上不再有以美元为核心的固定汇率制,而是被可变动汇率制所取代。在引进了变化率之后,本币的金质或本币与别国的金质等价不再适用。由此,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也呈现出复杂化、以市场为导向的趋势。中国以前的汇率制是和美元挂钩的,但是它并不像以前那样严格。因为中国认识到美元的不稳定性,所以在其外汇储备上采用了美元,日元,香港元,欧元,英镑等各种货币。

在“金本位制”下,每一种货币都具有一种合法的含金量,用来衡量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以此来衡量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举例来说,一九二九年以前,一磅金币含黄金的比例是113.0016,而一磅金的比例是23.22,一磅对一磅的比例是133.0016/23.22=4.8665。在货币市场上,货币的波动性被黄金交割点所左右,因而是比较平稳的。由于金本位制度的崩溃,这样一种固定汇率制度也就随之消失了。二战结束至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在金银两种货币的基础上,采用的是一种固定汇率。它的特征是采用了一种双重挂钩制度,也就是,美元和黄金相关联,国家的货币和美元相关联,并保持着对美元的一个固定的平价。如果不这样做,那么保持货币的稳定就是其它国家的责任。浮动汇率制是一国的一种汇率制,在这种汇率制下,一国家的货币可以按照其自身的需求和需求而自由地浮动。在这个汇率制中,各国的货币都可以自由地浮动,各国也没有必要维持其浮动范围。外汇的变动弥补了国际收支失衡。可变汇率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金本位下,英国,美国,法国等几个发展中经济体采用了浮动汇率制。从70年代开始,伴随着国际通胀的不断发展,各国间的货币波动性逐渐呈现出一种弹性与复杂性。在一九七三年八月,主要的国际货币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到一九七三年三月,可变动的汇率制已在各国完全实行。现在有几种主要的汇率浮动方式:一种是可以随着外汇市场供需状况而自由变化并自行调节的汇率,一种是有管制的汇率浮动方式,一种是由政府对汇率市场进行干预的汇率浮动方式,还有一种是由欧洲共同体各地区货币集团采取的共同汇率制度,还有一种是不需要一个国家采取措施的个别汇率制度。在1994年1月1日以前,我国的货币政策都是由国家制定、调整和公布的,以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自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起,开始实施新的外汇管理制度,其主要依据是外汇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并由央行进行管制和控制。但是,目前的人民币汇率仍处于一个不完全市场化的阶段。

2.2 人民币汇率发展历程

2.2.1 初期阶段

第一个时期,即在1981~1984年间,人民币的内部转让价和正式的汇率同时存在。在改革之前,我国的货币兑换率一直都是在出口成本的基础上,而现在却是在国内与国际之间的物价比率之上。要想增加我国的出口,就需要降低人民币的汇率,但是,降低人民币的汇率将会对我国的非营利外汇收入产生不利影响。为兼顾对外贸易与非对外贸易的需求,一九七九年八月,自一九八一年一月一日开始,当局对对外贸易与非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实施了一项比官方更高的内贸汇率。这一比率的基础是一国的出口产品的平均兑换率,再加上比正式兑换率低得多的固定利润。

第二个时期是在1985-1993期间,取消了国内的货币兑换率,使得正式货币兑换率和货币兑换率并存。两元汇率制明显地激发了出口企业的热情,并提高了该国的外汇储备。但是,这个条款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首先, IMF认为,从外部关系的观点来看,人民币双元是一种对中国出口商品进行“补贴”的行为,是发达国家以此为要挟,向中国出口商品征收“补贴”关税。其次,就国内而言,由于实行两元制,导致了外汇管制的混乱,不能很好地控制进口额,同时,对外贸易领域还在“吃独食”。为此,从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开始,我国取消了“内部转移价”,恢复了人民币的统一汇率制度。为与我国外贸体制及国际贸易体制相适应,中国从1988开始逐渐减少政府的财政补贴,提高外汇储备比重,建立了多个国家的外汇调节中心,并实现了人民币汇率与人民币汇率的双向调节,形成了我国人民币汇率与人民币汇率共同调节的格局。

2.2.2 中期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1994-2005年7月之间,实行统一的、有控制的、浮动的、可操作的、有调节的、动态的、稳定的、有调控的、变动的汇率体系。“改革外汇管理制度,建立一个统一的、有管理的、可变的、单一的、标准化的外汇市场,”1994年的外汇制度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逐渐实现人民币的可兑换”。“具体举措是:第一,按照市场需求和需求,实行单一的、受管理的浮动汇率。在一九九四年一月,正式将人民币的实际汇率纳入到了货币调节的范围内。二是建立银行的结售汇系统,废除外汇的存取与转让;第三,要建设一个全国性的、规范化的、统一的外汇市场。央行对人民币的汇率进行了调控。公开发行的货币是由市场决定的。中国于一九九六年十二月正式批准了人民币的“国际收支平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人民币的国际收支平衡。在1994年之后,中国引入了一种以市场需求和需求为基础的受控制的可变动汇率制。但是,在一九九四年一月到一九九五年八月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价值小幅升值。在任何时候都能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条件。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当局对其货币的波动性进行了更多的控制,原因是,人民币脱离美元会使其升值,而这对其出口的发展不利。1999年, IMF将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体系由“有管制的浮动化”转变成了“以一种固定的人民币为基础的人民币固定化”,这是IMF提出的新要求。

第二个阶段发生在中国为改进其货币制度而进行的改革上。现在,我们将取消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取而代之的是将一些主要的货币纳入一篮子。而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采用了一篮子货币对人民币进行变动的方法。我们将实行一种以市场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基础的、与一揽子货币相适应的、受控制的、受控制的、可变动的汇率体系。自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受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小。中国央行自2005年7月21号开始实行“人民币兑美元兑人民币”制度以来,每日收盘价即为“人民币兑美金兑人民币”的平均数,并以此为依据,每日一结算交易日结束后,央行将以“美元兑人民币兑美元”的“兑人民币兑人民币”平均数为准。从二○○六年一月四日起,中国央行已批准中国外汇局每日公布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及香港元的汇率。这是一种中间价,是指在银行间即时汇兑(包含柜台买卖及配对买卖),亦指在银行柜台买卖时所使用的汇兑。我们将继续努力使人民币的汇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平衡的水平上。这一新的汇率体系的成功执行,充分证明了“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一揽子货币为基础的有管理的可变汇率体系”与中国汇率体系改革的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是一致的。我们将继续维持人民币的平衡。

2.3 发展原因

外汇买卖是一个具有高度风险和高度透明的全球性买卖。由于全球经济环境的复杂,外汇市场的波动性很大。在现行汇率变动机制下,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国际收支状况、外汇储备状况、利率水平、通胀水平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动等。

2.3.1 国际收支影响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贸往来的总和,并反映出一国对外经贸往来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又会对一国的货币汇率产生直接影响。国际收支差额指的是一国对外支付的总金额与对外支付的总金额之比。当总的货币收入超过总的费用时,就会产生国际收支盈余,反之则会产生国际收支赤字。一国的收支平衡状况会对货币的变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国际收支盈余会引起本国货币的升值,反之则会引起本国货币的升值。从理论上讲,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货币供给的变动,会对货币产生怎样的作用。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就会出现外汇供应量上升,导致外汇价格下降;若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外汇供应量下降,则人民币将承受汇率下跌的压力。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常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同时,人民币汇率也出现了不断上升的态势。若中国的国际收支盈余有所下降,则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会有所缓解,而进行货币交换的机会也会有所提高。

2.3.2 利率影响

利率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信贷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信贷情况,对货币的波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利率的高低对国际资金的流量有直接的影响,而高利率的国家则会有资金流入。资金的流出将会出现在那些利率较低的国家。货币流动通过改变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变动。通常情况下,一国的汇率升高,该国的汇率就会随之升高,相反,该国的汇率就会随之下降。利息的高低对投资人的投资收益有很大影响。利率的变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金流向,尤其是短期资金流向,投资人会选择抛售低息货币,买进高息货币,以获取更高收益。这些资金流动会对各种货币的供给和需求比例产生影响,从而对汇率变动产生影响。而且,货币是一个国家调节经济的正式工具。

2.3.3 货币影响

货币的内部价值是其外部价值的确定依据,内部价值的变动必将引起外部价值的变动。中国的内含价值是指其货币的购买力,而所谓的通胀,就是指因发行的钞票超出了商品的流通需要而引起的币值下降、物价飞涨的一种现象。通常情况下,通胀会使当地货币的利息降低,而放宽通胀则会使货币升值。通胀会对本币的增值以及本币的购买力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进口产品的增长。同时,也会对外汇市场造成一定的心理冲击,从而使当地货币在国际市场中的信誉度下降。

2.3.4 政府影响

政府的介入对货币政策的变动有很大的影响。一国或世界范围内的政局变动,都会影响到汇市的走势。政治情势的改变一般包括政治斗争,军事斗争,选举,以及政权的改变。这种政策上的考虑,有时候能对汇率造成很大的冲击,但是这种冲击的时限往往是短暂的。外汇干涉通常是指本币的兑换率有很大的变动,或者是为了刺激出口。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作用往往是短期的,而不会对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走势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第三章  汇率发展阶段

3.1 金本位时代

是一种以金币、金块和金币兑换为基础的货币体系。一次大战后,流行着一种典型的黄金货币,其特征是以黄金作为货币的货币;黄金和钞票的自由转换;黄金可以作为国际通用的货币,用于进口和出口。每一个国家都规定了一个金币单元的重量和纯度,这就是所谓的金子的含金量。各种货币的物价比是用含金量转换的。两国使用的标准币所含金量的比率,即为“金币等值”。这样设定的汇率会有起伏,但幅度有限。这一范围被称作黄金交货价格,黄金交货价格相当于一国黄金进出口价格,其中包含了包装费用,运输费用,以及运输保险费。若因汇率变动而导致两个国家间的交易成本较低时,交易者会选择直接装船。这一制度使货币的浮动可以被自动地保持在一个限度之内。

3.2 纸币时代

在金本位制度下,国家以金本位的形式,通过对金本位的金本位的法律规定,来体现金本位的价值。两个国家之间的货币比值,是决定两个国家之间汇率的依据。但是,钞票不能兑换成金子,所以钞票上的金子通常都是白搭。所以,在使用正式汇率的国家里,由国家的货币当局(财政部,央行,或外汇局)制定,所有的外汇业务都要以此为基础。在那些实施了市场利率的国家里,利率随着外汇市场上的货币供应和需求的变动而变动。汇率会对国家的国际收支、国家的收入等产生影响。

3.3 其他理论

在西方,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货币分析说和金融资产说是影响汇率的重要因素,这些理论都是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的。

1861年,英国经济学家戈登首次提出了“国际贷款”的概念。在金本位制度下,他对汇率和国际收支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他相信,这种变动是由于外汇供应和需求引起的,而这些需求和需求大多来源于国际借贷。国际借贷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流动借贷,另一种是固定借贷。流动性贷款是一种贷款,它已到了真正付款的程度;固定贷款是指还没有到真正付款的贷款。唯一能对外汇供应和需求产生影响的,就是流动性借款。在一个国家的流动性借款中,当它的负债超过它的负债时,它的供给量将超过它的需求量,从而导致本币升值,外币贬值。反之,当一段时间后,当负债达到真实偿付水平时,外汇的供求就会超过外汇的供给,从而造成货币的贬值和外汇的增值。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首次提出了PPP的概念。其基本观点是,由于外汇在发卡国有了购买能力,所以,由于外汇在本国有了购买能力,所以才需要本币。所以,在决定中美两国之间的汇率时,应当以两国之间的购买力比为依据。在最具影响力的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就是以货币的基本功能为基础,对货币的交换比率进行了分析,因此,它具有逻辑性强、表述简练等特点,因此,在平衡汇率的计算以及对汇率的分析中,被大量地使用,我们国家的换汇费用说,就是对购买力平价说的一个具体的运用。

“汇率心理学”理论是法国巴黎大学艾伯特·阿夫塔里昂在“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基础上,于1927年首次提出的理论。他说,兑换率是由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但是,一个人对外汇的需求,并非由于其自身的购买能力,而是由于对国外货物与服务的渴求。而且,这个欲望还取决于一个人的主观评价。就像一种商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们的边际利润都不相同。所以,影响外汇市场供需与汇率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们对外汇市场的价值判断与预期。

根据货币分析的基本原理,汇率变动是由于货币市场的不平衡而引起的。造成货币市场失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外货币供应的变化、内外利率水平的变化、内外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等等,它们通过对各国物价水平的影响,从而最终决定汇率水平。其最大的功绩在于,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浮动汇率制下实际汇率过度调整的现象。

金融资产说对金融资产的供需对汇率产生了决定作用,它认为一国居民可持有三种资产,分别是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和外国债券,其总数应该与本国所拥有的资产总量相等。当各种资产的供应和需求出现改变时,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改变自己的投资组合。在资本市场上达到新的均衡。在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调整的过程中,由于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的相互替代,会引起外汇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变,进而引起外汇市场的波动。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xsai.com/news/2862.htm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