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教育也引起了国人的重视,小学中 段作为学生身心发展,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也就成为传统文化渗透的主要时期。笔者对当下传统文化在小学 中段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结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实用   性、针对性的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中段;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constantly impacted by foreign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has also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Chinese  people. The middle section of primary school, as an important stage for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ideas, has also become the main period for the infilt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penet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middle of primary school, obtains the results, finds out the    deficiencies in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practical and targeted strategies to penetrate          traditional culture on this basis, so as to improve classroom efficiency and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

Key words:Middle section of primary school;Chines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Traditional culture

一、绪论

现如今, 国人愈发重视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系统地融入小学课程和教材体系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小学阶段是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阶段也成为传统文 化渗透的关键阶段。小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更有助于继承并 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与重要性,也日益为广大小学教师、学生父母乃至整个社会所理 解、所关注,并值得深入研究。这些都督促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不断探索,不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使其学 习、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和重庆市某所区县小学的实习观察,对当下传统文化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状况做出 调查,研究、分析得出结果,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有实践性、针对性的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 策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信仰根基和精神命脉,一直以来备受人们推崇,从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国内学者就热 衷于文化研究,但基于教育对文化的研究还较为欠缺。到如今,有关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研究 已有一定基础,笔者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得出结论如下:

国内学者对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相结合有不同看法。 例如胡敏提到 “语文教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1]张艺认为“语文教学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多方位渗透传统文化教育。”[2]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也有一定研究,策略研究多从教学内容角度和教学 方法角度出发。从教学内容角度来看,实施途径多为识字教学、古诗文诵读等。例如李海燕提到“围绕识字教学, 加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养成诗词诵读习惯,感受传统文化精髓”[3]这两种策略,林碧容提出“小学语文教师在 教学中,可以运用充满趣味性、生动性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汉字”,“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和古诗词教学 相结合,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4]这两种建议,于文斌也认为“诗词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 分,因此在古诗词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5]

从教学方法角度来看,王敏提出“贴近儿童生活,组织多样活动来渗透传统文化”[6]这种途径, 任静提到 “长 期以来,我们过分地强调积累,而忽略了儿童的理解和感受,更忽略了诗词与儿童生活的交织,因此诵读效果甚微

。”[7]顾红艳认为“如果只是从口头渗透文化,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也缺乏说服力。因此,教师需要开 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精彩。”[8]田媚认为“量的积累来源于语文课堂内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 与掌握,更来源于语文课堂之外对传统文化相关活动的实践体悟。”[9]王云平也提到“渗透传统文化要把握小学生 的兴趣特点,深入学生生活实际。”[10]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国内学者对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相结合都给予高度肯定。对于传统文化在小学中 段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从教学内容来看,更多地停留在结合课本上相关字词、诗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而没有进行过多的拓展延伸,并且,都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学生的自主学习。从教学方法来看,国内学者的研究 多从贴近学生心理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渗透,但仅仅从小学语文课堂出发,针对小学语 文课堂特点制定策略,缺乏学科融合,也未真正延伸到课外,也并未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笔者将以重庆 市某区县小学中段为研究对象,力图从教学现状出发, 并在前人已有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提出更具实践 性、针对性的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第一,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当前小学生越来越不喜欢语文这一学科,并且许多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低下,在语文课堂上,往往情绪低沉,整堂课气氛压抑,相反,在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课堂上,学生情绪高  涨,常常一片欢声笑语,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能长期集中注意力,并且,新颖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 注意,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而面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则兴致索然,因而长时间注意力不集中。在小学语文课 堂中,学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兴趣也不高,因而课堂效率不高。

二是枯燥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过去的课堂中,只有老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导致语文课堂气氛不活跃,老 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乐道,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11]诚然,如今倡导“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学模式单调,课堂枯燥,即使老师有心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学生也提不起兴趣,面对老师的提 问无动于衷,因此,课堂上依然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与生生之间的互动。

归根究底,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更不用提他们对于传统文化所持的兴趣。  “我国的传统文化绝不仅 限于诗词歌赋、之乎者也,我们大不必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小老先生,整日只知死板地吟诵诗词,我们可以让他们聆 听中国传统乐器的美妙,让他们感受为何乐(yuè)  与乐(lè)  是同一个字。我们更可以向他们展示汉字形象的 美,让他们深深爱上自己的文字。”[12]在领略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之美后,他们又怎会对语文课堂不感 兴趣?在识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在诵读中感受诗词的韵味,他们又怎会厌恶拗口的古文?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  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之美,对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语文, 对传统文化充满热情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渗透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1974年,民国时期著名学者胡适在他任北大校长时,在开学典礼上说道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时至今日,依然有一群崇尚外国文化,贬低我们本民族文化的狂热分子,在他们眼里, 外国的一切都是好的,他们认为外国的水是甜的;外国的人素质是很高的;外国的教育是先进的;甚至于外国的天 比中国蓝,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此类话语层出不穷,追根溯源,则是现在的小学生普遍认为外国的文化比中国的 文化好。由此可见,其实从小学阶段起,就有学生一味地崇尚外国文化,而对本民族的文化不甚了解,从小缺乏文 化自信,就更不会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了。

其实,从古至今,历史上不乏爱国的诗人作家,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中间也涌现了 大批奋勇抵抗外敌的民族英雄,如刘伯承强忍钻心的疼痛,坚持不施麻药,一声不吭挺过整台手术,主刀医生赞叹其为“军神”,又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成千上万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完成了一项项看似不可 能完成的任务。这些诗人、作家创作的诗句名篇流传千古,这些民族英雄的英雄事迹振奋人心,学生在语文课堂上 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自然也会受到熏陶,为之动容与鼓舞,这些情感和气节也会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培养学 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第三,渗透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衍生出无数优雅而又宝贵的文化瑰宝,有如我们 的汉字,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千百年来,无数书法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情感,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字体,各 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精髓,又如凤阳花鼓,东北秧歌,充满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而如今,在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 的时代,许多人提笔忘字已是常态,手机成了人们的必需品,从小学起就崇尚流行歌曲,崇尚现代歌舞,愿意静静 地坐下来欣赏京剧,欣赏秧歌的人少之又少;传统手艺人的手艺何其精湛,愿意停下脚步去学习,去传承的人却少 之又少。而外国却对我国文化虎视眈眈,韩国成功申遗端午祭,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挑衅,更是一种耻辱,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早已刻不容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民族智慧,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13]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是 时代的需求,也是教育的需求,这些都督促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不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使其学习、传承和 发扬传统文化。

三、传统文化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现状

小学低段学生的字词积累量都还不够,在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基本是教师直接教授,并且渗透较 浅;小学高段的学生正从儿童期过渡到青春期,个性十分鲜明,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并且往往会有很多 烦恼。小学中段的学生对比小学低段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字词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对比小学高段的学  生,个性不太鲜明,更有利于实施课外的传统文化渗透,这个阶段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关键阶段。因此, 笔者以重 庆市某所区县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当下传统文化在小学中段语 文教学中的渗透状况做出调查,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一)  教师方面

第一,教师普遍重视传统文化。笔者通过在重庆市某所区县小学的实习观察,以及对多位该小学中段的语文老 师进行访谈,发现该校教师传统文化教育观念普遍较好。

笔者:“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呢?您认为传统文化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教师一:“传统文化虽然久远,但是对于今天来说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小学生也是非常有必要学习 传统文化的,特别是对于我们中段的小学生来说,才接触古文不久,很多学生都感到厌恶,我们在教研活动上也在 讨论:该如何让小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发自内心地喜欢古文,愿意去学古文。”

教师二:“传统文化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像我们班上的学生,一天天都在唱抖音神曲,根本就没听到过有学生 说过古典乐曲,现在传统手艺,传统文化很多都在逐渐消失,就我个人来说,真的感到很痛心,对于中段教学来  说,肯定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阶段,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是笔者的访谈对象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位老师,这两位老师以及其余接受访谈的老师均肯定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以 及传统文化对于语文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教育一直是在该小学中段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并且该小 学的语文教师有较高的传统文化教育素质和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观念。

第二,传统文化渗透的方式比较局限。为了解该小学如何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笔者进行了细致的实习观察, 对多位小学中段语文老师的课进行旁听,并对多位小学中段的语文老师进行访谈,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渗透方 式如下:

方式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笔者参与了该小学袁老师执教的《手术台就是阵地》教研活动,袁老师在这堂课 上,多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到当时形势的严峻,以及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其负责,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白求恩同志工作69小时的艰辛,袁老师让学生说出自己最长一次学习或者做事情的经历,有一 位学生说有一次爸爸妈妈加班,为了等他们回家,一直在沙发上熬到了凌晨1点,从早上8点起床,到凌晨1点,一 共17个小时,那位学生表示已经非常受不了,倒头就睡。袁老师让学生代入想象:不工作,仅仅就在沙发上坐着, 再坚持52个小时,是什么感受,同时配上医生工作的视频,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这堂课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将这些优秀的传统精神品质渗透给学   生,这也是该小学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

方式二:以生字词为媒介。该小学老师在教学时多从教材出发,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借助生字词,向学生输入传统文化。以下是对该小学某教师的部分访谈记录:

笔者:“请问您平时在课堂上会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吗?”

教师三:“当然会,不过也得根据教材与实际课堂来,如果教材有所涉及或者课堂上的时机合适,我都会对学 生进行适当的拓展。”

笔者:“那请问您一般都采用怎样的方式向学生输入传统文化呢?”

教师三:“我其实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基础的方法,就是借助生字词。比如我在教《司马光》的时候,古文  嘛,学生一般兴致不高,在教生字的时候,我就没有给他们组常规的词语,我给他们组了‘坚持不懈’、‘永不言 弃’、‘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一类的短语,学生就比较有兴趣,我也顺势给他们讲解这些短语,同时也 给他们输入了一些传统的精神品质。除了这个,平时也就给他们拓展一下课文中的节日,风俗,礼仪等等。”

通过在该小学的实习观察以及对多位教师的访谈,可以得出,在教师方面,大多数教师都对传统文化教育与小 学中段语文教学相结合持肯定态度,多数教师表示会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传统文化,但教学内容大都局限于 教材。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也多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以生字词为媒介两种方式为主,没有把传统文化的渗透 延伸到课堂以外,也很少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

(二)  学生方面

为真实地了解到传统文化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编制了《传统文化在小学中段 语文教学中渗透现状调查问卷》(见附录1),并在该小学的三四年级以相同的比例分别随机抽取了52名学生进行调 查,共发放104份问卷,回收问卷104份,有效问卷100份,共11题,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第一,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不足。为了解该小学中段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程度,设计了第2、3、4、5题,调

从以上四题可以得出,该小学中段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不足,只有少部分学生对古文、古诗词有较大的兴 趣,大部分学生的兴趣都不大,并且还有少部分学生极度厌恶古文和古诗词。但由于近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各个层 面的宣传、引导,再加上教育部门的重视,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已有一定地位,学生对传统的节日还是相当重视, 所以,学生对于中国节日的感情还是胜过外国节日。但同时笔者也注意到,依然有少部分学生喜欢过外国节日, 崇 尚外国文化。

第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为了了解该小学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情况,设计了第6、7题,调查结 果如图5、图6所示:

以上两题均为多选题,第6题正确答案为“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乞巧节”,但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完全选 对。大部分学生对清明节、中秋节较为熟悉,但很多学生对于重阳节就不确定了,知道乞巧节的学生更少,而对于 洋节,比如圣诞节的选择人数甚至超过了乞巧节,这也说明学生经常过洋节,因而对洋节比较熟悉。第7题所有的选 项都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学生只对接触较多的古诗词、书法、京剧、对联、过春节熟悉,选择水墨画、中医、 武术、汉服的学生就只有少部分,这两题都足以反映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远远不够。

第三,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单一。为了解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设计了第8、9题,两题皆为多选题, 调查结果如图7、图8所示:

从以上两题可以看出,课堂上,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多为老师布置背诵任务以及老师直接讲授,部分老师

也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渗透传统文化,只有少部分老师会开展主题活动和布置课外任务;课堂之外,部分家长会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此外,笔者对多位小学中段学生进行了访谈,大部分学生表示课外阅读书籍多为老师要 求阅读的书籍或者老师布置的任务,只有少部分学生自发阅读,学生对于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不高,由此可得出 结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单一。

第四,学生希望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多样化。为了解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的期望,设计了第10、11题, 第10题为多选题,第11题为单选题。

从以上两题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并非十分排斥,如果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大部分学生都 愿意学习传统文化,最后一题也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期望,如果学校或者班级组织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大部分学 生是非常乐意参加的。

通过在该小学的实习观察与问卷调查,可以得出,在学生方面,目前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局限于课堂上老 师教授,课外,学生也较少自发地去学习传统文化。因此,该小学中段学生大都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大,导致了学 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但学生依然对传统文化抱有期望,如果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可以多样  化,那么大部分学生还是持有较为强烈的学习欲望。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xsai.com/news/2762.htm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