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回流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自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相关政策便在党的带领下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并实行。人是社会生产的第一要素,人才振兴对于战略全局的实施有决定性的作用。但乡村的人力资源正在不断流失。表面危害体现在耕地抛荒、“寒门难出贵子”、贫困户增多等方面,但根本上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平衡、危害粮食安全、也不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

乡村人才回流受阻的原因在于未解决资源禀赋固有劣势,本地人才难留;乡村引才政策不足,外来人才难引;区域一体化发展困境,大城市“虹吸”严重。因此需要:充分发掘资源禀赋,实现环境留才;利用智慧服务工具,搭建创业平台。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回流;乡村人才引进

一、人才回流

人才回流是指在流动方向上与人才外流相对的人才流动现象,一般指流失到其他地方的科学技术人才在一定因素的诱导下重新回到原培养地。含义十分广阔,大到国际间、区域间,小到一个企业或者单位间人才的回归。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与人才引进机制中,人才的流入与输出是自然且普遍的现象。

本文的人才回流在概念上更为宽泛,统指在流动方向上与外流相逆的现象,人才不局限于科学技术人才,而是能为生产与发展作出贡献的所有人力资源。

二、乡村人才回流政策的问题

(一)引才过程不透明

部分乡村人才引进计划中,本单位自由裁量权大,招聘简章、简历筛选、面试拟定都由本单位决定,有较大的权利寻租空间,易存在不公平现象。决定性的面试中存在程序不专业,题目设置不规范的情况。

政策不明确,评选制度有待完善。部分单位在简章中不加以限制条件,但在拟定录取名单时,会优先考虑学校排名、性别、专业等条件,面试成绩成为“参考”。

(二)引才政策未贯彻落实

乡村工作环境恶劣,分配住地条件差,地处偏远地区,缺少娱乐活动,交通不便,与城区生活氛围相比存有割裂感,年龄构成不合理,交际困难。工作强度大,对接多个上级机关,一岗多职常态化,事情繁杂,加班多。

引进时承诺的待遇落实情况差,变动余地大。晋升渠道窄,自然上升较为困难。与城区同等岗位存有休假、工资等待遇差距,落差感较大。

(三)难以抢夺优质资源

大城市强大的“虹吸作用”不仅高度聚集人才,还会从劣势地区吸引投资、信息、人口、企业等优质资源。小城市如何能与拥有源源不断的人力、雄厚的资金、完整的产业链、发达的医疗系统大城市争夺有限的优质发展资源。对于大城市而言,是“马太效应”的体现,竞争力与规模的不断提高。但对于处于周边的小城市而言无疑是“大树底下不长草”。

三、以乡村人才回流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

(一)合理规划乡土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水电力系统,保障正常生活与生产需要。安装路灯,保障出行安全;增加人文关怀,举办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生活。增加公交线路规划,增加途径线路车次,满足基本出行需求。听取民意,结合人民需求,规划乡村。修建公墓,以合理的方式劝说或提供补偿迁移墓地。加强环境治理,树立环保意识,制定环保奖惩制度与举报机制,投入乡村环保专项资金。

(二)完善教育资源配置

加强基础教育。保障乡村保障基础教育的完全实现,杜绝义务教育未完成情况下的辍学行为,保障农村学生教育义务的履行;基层建立农村集中学习基地,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积极性;开设讲座或免费学习班,为农民提供学习机会,增强农业技术水平;平衡师资力量,保障农村学子的发展权利。

发展职业教育。建设更多职业学校,包括大专与中专;在职业院校内开设与就业对口的专业,提供就业实践学习机会,保证学生就业的可能;设立与农业相关专业,培养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开设非全日制学习渠道,为有意愿提升学历或提高技术的人民提供机会。

(三)提高乡村编制待遇

结合实际经济情况,制定合理的基本工资线,并确保贯彻执行;对于灵活就业人群,给予应有的社保待遇,以多方渠道,促进其就业;确定精准扶贫中的“精准”,增加认定前的审核与认定后的核查,保障真正贫困户的利益。对于乡村地区或偏远地区的教师与干部,一定程度上提供补贴,提高工资待遇。

(四)财政引领产业发展

给予有效的扶持和激励政策。聘请专业人员负责农产品耕作指导与商业销售;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品牌,农旅结合,鼓励农家乐与采摘园发展,实现多产业创收;联合高校与城市点线相连,进行实用科技创新,科普农业技术发展成果;拓宽乡村企业融资渠道,发挥证劵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石与保障作用。对于疫情中困难个体,经核实后给予一定补贴。

建立于培养符合情的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政府牵头,引导企业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加快产业转型。促进本土就业与人才引进。

加强宣传,打造天门品牌。借助“茶圣陆羽”故乡身份,发展茶叶经济作物,发展以“茶”为中心的旅游链。依托互联网,宣传境内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xsai.com/news/2748.htm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