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厌学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小学生一旦产生厌学情绪,就会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逆反抵触心理,厌学现象已经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对此现象不加以重视引导和解决,将会严重阻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文章主要通过文献法和讨论法等方法对小学生厌学的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厌学现象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有效缓解和解决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与方法。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的乐趣,促使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达到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现象;解决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weariness is a common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i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Onc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weariness, it will lead to the loss of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even rebellious resistance, weariness phenomen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that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f this phenomenon is not paid attention to the guidance and solution, it will seriously hinder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the discussion method of primary school weariness,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weariness phenomenon,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methods to effectively alleviate and solve the phenomenon of primary school weariness. So as to improve the fu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happy growth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achieve the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beauty, labo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eariness phenomenon; solutions
一、前言
厌学是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学习现象。小学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阶段,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任何阶段的学生都可能出现厌学情绪。厌学的主要症状有: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愿意见老师,不愿意写作业,严重的学生甚至拒绝上学。在国家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中,“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每个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1]。但现在由于学校、家庭的各种压力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都导致了厌学现象的产生。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度重视厌学现象,通过对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与研究,采取适当措施激发学习乐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健康发展。
二、小学生厌学概念界定及研究意义
“厌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所学课程或授课教师产生心理抵触从而形成的消极情感”[2]。由于各种因素学生厌学已经成为学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农村小学还是城镇小学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厌学心理。不仅是后进生不爱学习,甚至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也会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然而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原因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应认真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对症下药。
(一)厌学概念
厌学是一种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导致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感到厌烦的一种消极行为和心理状态。现象主要表现为:不认真上课,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注意力分散;不想写作业,敷衍了事,作业错误率高;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等各种现象。小学生一旦出现厌学情绪,则会让小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心理负担,尤其对低年段的小学生来说,更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
在心理学上,“厌学现象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产生消极态度的行为模式,这种消极态度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的扭曲认识、对学习的情绪化消极态度和延迟学习的消极行为”[3]。学生患有厌学症的情况下通常会伴随着某些负面情绪,如:害怕作业,害怕测验,害怕考试;甚至讨厌书本,讨厌老师同学,厌恶学校;严重者则会出现呕吐、头晕等影响身心健康的症状。
(二)小学生厌学现象的研究意义
厌学是目前小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学习现象,小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学校方面、家庭方面、社会方面以及个人方面。通过对学生厌学心理的了解调查与分析研究,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的厌学原因进行探讨与研究,从而找到根本原因,消除他们的厌学情绪,使他们重拾学习的兴趣,变得乐于学习、勤于思考、爱上学习,重新树立学习信心,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为今后的学习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和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厌学的现象,每个教师都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可能性,通过提高教学技能来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首先存在在厌学现象的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比较缺乏自信心,帮助小学生解决厌学现象,从而重新建立起对学习的信心至关重要。自信是小学生对自身素质和能力进行积极评价的一种稳定心态,它能积极评价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成长,调动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使学生愿意学习,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小学生的成长道路更加顺畅。其次,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幸福,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每个社会和每个家庭的目标,是教育原则工作的具体体现。解决厌学问题对减轻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得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从各个方面分析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厌学现象,可以从中发现学校教育以及教师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加速教育现代化,建立教育强国。
三、小学生厌学现状
2017年7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报告要求加强义务教育学生失学辍学的预防和管理,确保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切实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该通知针对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其中一条则是“避免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辍学”,表明厌学已经成为当今义务教育阶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整体厌学现状
根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说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厌学程度由1995年的25.7%上升至2020年的73.3%,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恶化。该调查人群涵盖了我国30多座城市,500所学校中的3万名学生。其中,上海、北京、杭州等这些城市的学生厌学率高达80%。在当前的厌学案例中,年龄小的有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大的到高中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各个年龄层次的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不同表现形式的厌学现象。
(二)具体厌学表现
作为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则是厌学行为。笔者在观察某小学生在校的课堂表现时发现一名名叫徐凯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厌学现象。据了解徐凯在班级的学习成绩偏下,对学习不感兴趣。徐凯的父母之间关系不好,家庭的经济情况较差,经常忙于工作,对徐凯缺乏关心照顾和帮助。但徐凯父母的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因为徐凯犯错而对他进行惩罚教育,徐凯对父母怀有抵触心理,不愿与父母进行沟通,慢慢就形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徐凯由于成绩落后,对学习就有点吃力,考试成绩也不理想,一上课就觉得特别烦躁,经常用身体难受的各种借口来逃避学习。并且徐凯对游戏非常痴迷,一放学回到家就开始玩智能手机或者打电脑,玩到很晚才睡觉。以至于白天上课总是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老师上课讲的知识点他也无法接收。老师对于徐凯的表现,多次对他进行思想教育,但是由于父母的关心和管教不够,徐凯自身也缺乏自制力,没有兴趣听课,也不愿意做笔记,因此学习成绩迅速下降,而成绩越低,他的学习动力就越弱,厌学情绪则越来越严重。
近年来,我国有许多专业人士对城乡学生的厌学现象进行了多次调查,认为学生的厌学现象相当严重,并对此开展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这些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厌学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表现为对学习目的和意义存在认识差异,认为读书是毫无用处的;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差异,对学习缺乏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消极对待学习;三表现为对学习活动过程存在认识差异,课上不认真听讲且注意力无法集中,多次无视和违反课堂纪律和学校纪律等各种表现。
四、小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分析
小学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厌学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他们的健康发展。厌学是每一位小学生在学习期间都会遇到的问题,许多学生由于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的原因,产生了厌学,小学生厌学会给家长老师带来烦恼,同时也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严重危害。所以分析厌学现象的成因至关重要,产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生的厌学现象进行分析。
(一)学校教育方面
1、学校升学压力
虽然目前我们国家实施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且小学毕业后可以直接升入初中继续进行学习,但是小学教育的考试压力并没有消失。小学的教育质量仍然是以学生的成绩来评判的,素质教育的概念并没有完全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随着今年“双减政策”的颁布,小学生的实际作业量并没有减少,“应试教育”依然存在。
2、学习负担过重
部分学校片面追求教学成绩和升学率,对教师下达以小学生成绩为重的教学任务,过分重视小学生的成绩,凡事都以学习成绩为主,忽略小学生的成长需要,不重视个体的全面发展,这样会导致小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对自身缺乏自信,从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只注重自己的考试成绩,会造成以成绩定终身的刻板印象,从而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厌学现象的产生。
3、教师素质不高
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分心,除了学习外还会被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从而影响听课。并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部分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进行创新,仍然采用题海战术,不懂得因材施教,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导致学生学习倦怠,从而对学习产生厌倦感;同时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上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模式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知识,缺乏机会主动地思考所学内容。
4、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积极性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教师会先入为主刻板的认为是厌学学生的问题,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误会冤枉了这些学生,会使这些学生产生委屈,主观认为是差生的原因。
5、学校管理不当
有很多小学在管理方式上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工作目标不明确,学校所倡导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学理念以及核心价值观,并没有深入落实到实践中,相关措施没有贯彻落实。从而影响学校日常的工作,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家庭方面
1、不当的教育方式
每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抱有很高的期望,并且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从而忽视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棍棒底下出孝子”依然存在于大多数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中国大多数的家长都是以批评指正代替表扬鼓励,学生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当中,久而久之会慢慢失去自信心,小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从而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间接产生自己只要学习成绩不好,其他方面也做不好的想法。
2、家庭氛围不融洽
一个融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到关键的作用,创设温暖的家庭生活和融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气氛不融洽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如果父母总是争吵,孩子很容易受到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的影响,导致损害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当孩子的思想观念以及心理都发生异常时,孩子自然无法好好学习,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3、隔代监护
部分家长由于生活或工作原因外出务工,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大多都交于爷爷奶奶抚养。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往往会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在学校或生活中出现困难或问题时,他们不敢寻求帮助,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并且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也不敢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随着问题越积越多,他们面对学习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学习成绩下降。
4、父母自身的素质
家庭中父母自身的素质也会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根据访谈调查表明,现阶段部分家长没有接受过教育或者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程度低,知识浅薄,对孩子的教育无法给予帮助和辅导。在孩子学习有问题时,家长自身也无能为力,无法及时对孩子进行指导。同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因为自身能力不足,无法对孩子起到正确的思想导向。且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则表现地冷漠,对孩子的学习根本不重视,在这样的影响下,孩子只会越来越不重视学习。
5、父母过于溺爱
由于父母的溺爱,导致一些条件优越的家庭且生活富裕的小学生专注于追求物质享受、吃喝玩乐,没有人生目标。他们认为是否学习结果都是一样的,长大后直接继承家业,不愿意努力学习,学习也不重要,从而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
(三)学生自身方面
1、缺乏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学习缺乏学习兴趣,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根本意义上讲,如果学生本身对学习不感兴趣,思维懒散,注意力分散,缺乏学习的动力,那么教师教学中所教授的内容就不会变成学生的精神财富。小学生无法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则会不喜欢学习,甚至产生抵触、厌烦心理。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厌学的小学生对学习都缺乏浓厚的兴趣,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压力大,开始对学习产生排斥,慢慢演变成厌学。
2、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不仅注意力不稳定,而且小学生的专注力和主动性都比较差。低年段小学生的注意力水平较低下,到三年级会得到显著的发展。但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还是处于初步的、低水平的状态。小学生的注意力普遍不集中,在课堂中小学生无法将注意力专注于学习,喜欢四处张望,这样很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事物分散注意力,变得心不在焉、分心分神,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缺乏兴趣。
3、学生个人的性格
性格会对小学生学习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影响,小学生的性格差异又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状况。许多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弱,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后也害怕向老师请教自己的困惑,导致在学习中也无法获得自信,从而产生自卑心理。部分学生的性格过于内向、孤僻,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足,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由于性格内向害怕向老师和同学询问,产生畏惧和退避心理。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心理都发生异常时,自然无法好好学习,久而久之学习上的困惑得不到解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无法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4、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实现特定学习目标的内在愿望”[4]。绝大多数小学生无法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与价值,认为学习对自己而言是一种负担。个体内部的学习动机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大部分厌学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慢慢的就会失去学习的乐趣。
5、学习方法不当
“学习是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一个人在一生中获得的经验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和技能模式”[5]。如果采用不恰当的学习方法,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效果。小学生在学习时学习方法不当,又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则会影响学习效果,对学习失去信心,小学生在学习上无法感受到乐趣与成就,间接产生厌学。
五、小学生厌学现象解决对策
教育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不同的小学生会由于各种原因产生厌学。小学生厌学现象的产生不单单是某种原因造成的,各种原因错综复杂,只有学校、家庭和学生之间相互的配合,共同努力对症下药,才能有效解决小学生厌学这一根本问题。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使学生由厌学转为乐学。本文从学校、家庭、个人三个方面对小学生厌学现象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一)学校教育方面
1、倡导素质教育
将“以人为本”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一步步转向现代的素质教育,坚决反对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与学生的唯一途径。学校应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人的发展为基础,是对所有学生的一种发展性教育。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者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自主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同时素质教育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和创造性。
2、转变教师教学方式
课程标准中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要目标,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概念置于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倡导“自主参与、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6]。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和落后的教学方法,引入现代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和资源,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学习中承担起学习中心的作用。同时教师应提倡多元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发展。
3、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学校需要加强教师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创造正确的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标准和教师的核心能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加强师德教育,倡导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决杜绝体罚现象。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观念和业务水平,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作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会使小学生亲近教师,热爱学习,从而对课本知识产生浓烈的兴趣。在遇到问题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小学生的性格对症下药,与小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采取亲近温和的沟通态度,这样让小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更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5、家校合力
学校与家长应该建立密切的联系,家校合力,共同解决小学生的厌学问题。学校可以采取定期举办家长会、专题讲座等形式,不断向家长传达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家访,使学生家长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更有针对的对孩子进行发展教育。
(二)家庭方面
1、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来源,只有自身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逐步消除厌学情绪。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把枯燥无聊且乏味的学习转变为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学习,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7]。同时家长可以利用榜样教学法,多让孩子学习一些从古至今名人的刻苦学习的故事,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中领悟学习。
2、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父母作为引领孩子成长的重要力量,应正确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起到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给予孩子温暖。父母要改变不合理的教育方法,学会接纳自己的孩子,创设良好舒适的家庭氛围。同时要避免家庭争吵、家庭暴力以及家庭破裂。
3、关爱尊重孩子
作为家长应该要尊重关爱孩子,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与鼓励。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成绩差,产生厌学现象时,家长应该先了解实际情况并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弄清原因对症下药,主动关心安慰孩子,多给予孩子正向的支持与鼓励,而不是只知道批评责怪孩子。同时家长应该改变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孩子营造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4、家庭教育科学化
儿童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作为父母,我们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兴趣爱好和优势长处等,帮助孩子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从而帮助孩子进行学习。并且家长要多学习,多提高自身的素养,使家庭教育更具科学性。
5、平常心对待孩子
家长要以平常心、宽容心对待孩子的教育,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作为家长,要从不同的角度地看待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而不是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作为一个引导者和陪伴者,顺其自然、因材施教对孩子进行教育。
(三)学生自身方面
1、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小学生自身需要对学习有正确的理解,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有正确的理解,对学习目标在激励和指导学习方面的效果有正确的理解,明确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同时要学会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干扰,并主动学习,只有个体能动的进行学习才能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个人健康成长。
2、提高学习能力
小学生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与训练,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生活实践活动中培养与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需要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照顾到小学生的不同能力差异,采取各种教学措施,对小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做到因材施教。在实践中隐性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时对小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帮助小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建立自信心
存在厌学现象的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都比较差,小学生自身要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坚定信念,积极主动的学习。小学生可以通过选择有关自信的名言和谚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它们来鼓励自己,从而获得自信。小学生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并学会相信自身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取得成功。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还较薄弱,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小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要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养成质疑问难、勤思善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5、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
小学生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学习的效率。首先,要学会对课文进行预习,课前准备是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环节。其次,上课时认真听讲,上课专心听讲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要听清老师所讲授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做好听课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后,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巩固课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会查缺补漏,多学多练。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