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

目前,在新课改和大环境驱使下,逐渐发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孩子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培养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很多问题,小组合作意识薄弱、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性不高、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不足、教师专业性不强、教师思想观念落后。为了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师生应该共同努力,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涵养教师的专业能力、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使合作学习得到进一步完善,以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才。

关键词:小学生;合作学习;问题;策略

Abstract: At present, driven by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we gradually find the importanc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improve children’s interpersonal skills, expression ability, cultivate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collective honor, enhance the ability to find and solve problem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 cooperation consciousness is weak,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enthusiasm is not high,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ability is insufficient, teachers are not professional, teachers’ ideas are backward.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cultivate the awareness of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exercise the ability of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cultivat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change the teachers’ ideas. Make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get further perfect,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study and succes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blem; strategy

一、引言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我们逐渐发现,现在的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合作”脱颖而出,在合作下,很多事情做起来就事半功倍。我们把这种方式运用到教育上,是不是也会取得同样的效果呢?很多人并不喜欢甚至排斥合作学习的方法,认为这种方法是在拖优秀者的后腿,但事实证明,通过合作学习不仅使整个团队的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对于个人来说,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在交流过程中,形散神不散,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任务,这个任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最后合到一起,再进行美化。合作学习充分利用了“1+1>2”的观点,逐渐成为新课堂的标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出台,作为教师,更应该改变传统课堂中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象,立志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型人才,也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自然就会发现,这种方法给学生们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等。然而合作学习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教育者的素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的教育观念和发展水平等,针对相应的问题再做出相应的策略。首先就是找到问题原因,改变其思想,培养合作学习的观念,了解合作学习的好处,对其进行初步尝试,只要有效果,就是对以后工作的大铺垫。有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再根据具体学情制订计划,以达到最终目标。本研究根据实践教学与一线学习经验所写,希望能为小学老师提供参考性意见,如有不足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二、小学生合作学习概述

(一)合作学习的发展

合作学习对我们来说并不新奇,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教学相长”的观点;《礼记》中也提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从字面意思来分析,“合”通常指全、共同的意思,“作”通常指劳作、行动,组合起来可以引申为共同行动、二人或多人共同行动以达到共同的目的。而自1798年开始,西方国家的教育家也逐渐提出合作学习的思想。杜威提出的“新三中心论”也指出,教师由主导作用转变为引导和辅助作用,师生之间的定位也可以相互转换。

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二十年间,合作学习才开始逐渐成熟,成为当时教育家和教育者们重点研究对象,他们纷纷支持和推荐教育者在教学中使用这种方法。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发展到现在,这种方法确实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确实成为教育者最广泛使用的教育教学和学习方法。

(二)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内涵

目前,对合作学习的定义很宽泛。由于国家之间文化不同、内心需求不同、学习模式不同,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也就不同。

在一些西方国家,更多的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使每个学生尽到相应的职责,最后获取成绩的学习活动。在国内,注重的是一个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努力完成一个相同的目标。虽然国内外对合作学习的定义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基本相同,最后要达到的效果是相同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基本原则,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中全面发展”为目的,并以“小组总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的学习创新体系[1]

斯莱文的三因素理论认为:“合作学习的要素有三点,分别是小组目标(group goals)、个体责任(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和成功的均等机会[2]

维果茨基说:“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当一个政策的出台,就意味着我们要全力配合实施。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通过调整课程目标,更新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改善课程实施,改革课程管理以及发挥课程的积极功能”[3]

综合前人的研究,笔者认为,合作学习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并且相互促进,共同完成一个相同的目标。最后以小组的成绩作为依据进行评判,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

而作为小学生,相对于中学生或大学生而言,心智不成熟,知识水平有限,学习意识不强烈,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不到位,合作交流意识薄弱。此时教师起到了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学生是主体,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相互促进。教师根据学情合理分配小组,布置任务以及交流合作时的指导。学生掌握方法,理清思路,并逐渐学会运用,从而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三)小学生学合作学习的意义

1、促进身心共同发展

在小学生的认知里,老师是权威的代表,地位甚至高于父母,所以在一部分学生的心里,是畏惧老师的,在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敢去请教老师;或者老师在讲解知识时说:“这道题时很简单的”,孩子为了它心里认为的“面子”也不敢提问了。而孩子们在交流时才更愿意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解决,或者把这些疑问以小组的名义提出来再由教师解决。

所以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学习心理学,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并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障碍。小学生对很多事情没有正确的认知,这是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前提是教师要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同时,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严重偏差,教师在正确引导的同时,输入合作学习的意识,不仅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合作共赢的精神,还提供了同伴之间交流的机会,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让孩子们愉快的学习,而且更能促进知识的掌握。合作学习也使学生学会倾听、表达、管理的技能,也能迅速抓住重点,体会中心思想感情。

合作学习不仅促进了知识的理解,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还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正确的引导。

2、培养好的品质

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一学期甚至半学期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效果。首先提升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自我约束能力也就有了提升,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其次,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知识的总结能力,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更准确地抓住重难点,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从合作学习中学习到的技能,对以后的学习生涯甚至步入社会后,仍有很大帮助。

3、提升教师素养

合作学习是与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改变传统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由于小学生比较小,自主学习能力差,注意力不够集中,那么就需要教师参与引导。首先教师必须明白什么是合作学习,其次根据学情进行小组分配,了解实施的过程和需要的专业技能,最后对结果进行合理归纳总结。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修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三、小学生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任何研究中,包括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才会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最终寻找正确的答案。

(一)小组合作学习意识薄弱

受传统课堂影响,老师们惯用传统教学方法,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认识不全面。据调查,部分老师认为,在课堂上专门给出时间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很大程度上扰乱了课堂纪律,而且对于学生们讨论的程度是老师们无法掌控的,有的学生可能会借此机会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而教师并不能及时纠正。因此,为了避免这些现象,教师们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出现排斥现象。

而有的学生合作意识不强,相对来说,他们更愿意独自完成学习任务,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较差。

(二)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性不高

部分学生对待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同学习惯性不发言,也不积极参加活动。通常是优等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也积极发言,而学困生基本上不参加活动,也不发言,造成参差不齐的现象。

对于老师们来说,以上谈到的现象就足够打消教师们的积极性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不足

作为小学生,思想不成熟,考虑问题不全面,合作意识不健全,在交流过程中难免出现判断错误或停滞的情况。同时在展示时,表达力不强,渲染力不足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在乎结果,尤其是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如果最后的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或者出现偏题的状况,特别是在最初接触合作学习学习方法的情况下,一定会大大打击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抵触。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适时给予帮助,正确的引导,更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发展。

(四)教师专业性不强

1、小组构成不完善

合作学习是要通过多人共同完成的,教师在构建学习小组时,合理安排人员分配。为了“方便”,大多是教师会按照位置进行分配,这种方法确实是节省了时间,也不会造成课堂纪律紊乱。但是这种人员安排中,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实力是否均衡,小组与小组的比拼是否公平。组内成员之间配合是否默契,会不会产生不良效应,也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另外,在小组内的分工也要明确,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安排。

2、任务安排不合理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但并不适合所有内容,任务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还浪费了时间;内容过难,学生们花费大把时间还是找不到解决办法,所以教师要注意内容的安排,把本节课重难点交给学生大胆讨论,避免无效讨论。

3、没有起到引导作用

教师并不是在分配任务之后什么都不管,而是起到的引导辅助的作用,在学生讨论时加以正确的引导,或是提供一些场外帮助,一促进效果最佳。

4、教师的评价不完善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反馈也十分重要。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只有在一段期间内会运用评价语,随着时间的流逝,评价语越来越少,甚至没有。而且不但没有表扬语,相反,批评语逐步增加,学生也在一句句批评中逐步是失去信心。同时,教师们会对结果忽视,无论学生讨论的结果正确与否不予评价,导致学生没有动力。因此,教师对评价应该重视起来。

5、没有进行教学反思

反思就是在实践中找到不足,根据具体学情进行改进。然而一些教师只一味按照他人的流程,机械地实施,没有针对性地对实际情况做出改变。因此学习效果不佳。

合作学习对于一些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在新课改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传统教师应该做出改变。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够强烈,在组织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最终的效果。

(五)教师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大部分教师自己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所以在传授知识时自然而然地也采用传统的学习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并且经过长时间的运用,更得心应手。而且突然要运用新的学习方法,他们心里也是不能接受的。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xsai.com/news/2671.htm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