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在大力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程与教学改革强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互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堂师生互动,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学习互动,是有机投入的课堂教学活动与大力实施所提出的概念,它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形成双向互助合作具有的积极意义。研究将从低年段小学语文课堂的角度,根据低年段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现状调查,发现存在着对于师生互动概念的认识较浅、课堂上互动类型单一以及对师生互动的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建议改进有效的对策优化语文课堂实践,提升教学整体效率。

关键词:师生互动;课堂教学;小学语文

Abstrac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day,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 emphasizes that teachers should have equal dialogue and interaction with students in teaching, respect the main position of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lassroom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refers to the effective learning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 It is a concept proposed by organic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vigorous implementation. It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wo-way mutual cooper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ow years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according to the low years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found that there is a shallow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type singl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not clear, suggest to improv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Chinese classroom practice, improve overall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classroom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Chinese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1]。这是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活动最基本的要求。但是目前教学师生互动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互动方式单一化,互动过程过于形式化等。针对目前语文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具体解决方法,为改善小学师生互动现状提供参考,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有效性。

二、研究概述

(一)研究目的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旧倾向于采用提问法进行师生互动,然而课程改革强调师生之间要积极互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中方式单一的师生互动,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本研究旨在转变师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与人文素养。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基础教育改革提倡在教学中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本研究在阅读师生互动文献的基础上,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通过对一线小学语文老师的访谈,从特定的学科角度出发,分析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现状并找出问题,最后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在研究中检验和发展师生互动理论。

2、实践意义

分析目前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语文课堂互动质量,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同时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课堂互动参与度。此外,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三)概念界定

1、师生互动

佐斌的观点是:“广义的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狭义的师生互动在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下,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在各种活动中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和影响。”[2]本研究采用其观点作为师生互动的概念。

2、语文课堂师生互动

杨勤燕将课堂师生互动定义为“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个人和学生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及影响。”[4]

(四)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针对师生互动行为类型的研究,周勤丰按照师生之间互动的媒介“把课堂互动分为言语互动和非言语互动。”[5]

针对师生互动行为策略的研究,杜萍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并对学生的表现积极的给予反馈和调控,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允许学生自由表达。”[6]

针对学科层面上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杜永强将“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分为提问互动、讨论互动、表演互动”[7],并提出相关策略实现语文课堂上真正的师生互动。

2、国外研究现状

针对师生互动行为类型的研究,英国学者Ashley等人“将课堂师生互动划分为:教师中心式互动、学生中心式互动和知识中心式互动三种类型。”[8]

针对师生互动影响策略的研究,Wilkins和Julia提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改善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允许学生勇于表达,善于合作,遵循规则。”[9]

总之,通过对近五年国内外已有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看出,师生互动研究多关注于课堂提问中的互动,对讨论互动、表演互动和师生情感交流互动的关注较少。同时笔者发现学科属性突出得不明显,针对性不强。

3、发展趋势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师生互动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并将越来越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10]本研究通过查阅有关师生互动的期刊和论文,了解国内外研究者在师生互动研究中最新的理论和策略。这些信息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从而使本文的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

2、访谈法

“访谈法是一种研究性谈话,指通过与访谈者的口头交流来收集所需资料的研究方法。”[11]本研究通过对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访谈,对访谈记录进行整理分析,深入了解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发现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和策略。

三、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本研究针对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某小学的8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访谈。

教师访谈的基本信息如下:

表3-1 访谈教师基本信息

序号教师性别学历教龄
1焦老师本科14
2丁老师研究生9
3姚老师本科7
4信老师研究生7
5杨老师本科5
6李老师本科3
7马老师专科2
8崔老师专科2

通过对一线8名小学语文教师的访谈分析,本研究发现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以下问题:

(一)师生互动的创设方式单一

在教师访谈中,针对“您对语文课堂互动是怎么理解的?”这个问题,教师这样回答:

T1:焦老师(任教14年):“在语文课堂互动要体现出“互”,即师生双方共同推动课堂教学的进行,不能是教师填鸭式的讲课。要能够设计出多种互动方式,让学生愿意参与互动。”

T2:信老师(任教7年):“课堂互动是教师设计互动环节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同时激发学生互动兴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T3:杨老师(任教5年):“师生互动我认为就是与学生平等对话,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T4:崔老师(任教2年):“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吧!”

当问及“您在上课的时候通常会采取哪些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有不同的回答:

T1:焦老师(任教14年):“师生互动方式有很多种,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师生做小游戏、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但是现在课上我最常用的方法还是教师提问,学生来回答。”

T2:信老师(任教7年):“一般会组织单个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提问互动最高效,我最常使用。”T3:杨老师(任教5年):“小组合作和问答比较多。”

T4:崔老师(任教2年):“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通过以上访谈信息发现,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互动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部分新任教师对师生互动的本质认识不清,认为互动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另一方面,部分教龄比较长的教师,对师生互动的认识只是流于表面,互动意识不强,认为问答法更高效,没有采用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方式。为了保证完成教学进度,仅仅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虽简单便捷,但方法太单一会导致学生一直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互动行为没有体现小学语文学科师生互动的开放性,长期以往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会降低。

(二)提问互动对象选择不平等

关于“您在课堂上选择与学生进行互动,通常会选择哪些对象,您对选择这些互动对象有什么标准吗?”这一问题,教师们这样回答:

T1:焦老师(任教14年):“尽量照顾到全体学生,一般有难度的问题会选择比较积极的学生作为榜样,还会提问那些上课不专心的同学,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课堂,一般提问的学生比较固定,对不爱举手的同学我会尽量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

T2:信老师(任教7年):“我会选择成绩较好同学来进行互动,他们的答案会给其他同学启发。而一些基础的需要记忆的知识会选择爱举手的同学来回答。标准就是这样课堂气氛会比较好,可能很少会选择成绩稍差一点的同学,他们可能不太会,还有包括不爱举手的学生我担心他们回答不上来。”

T3:杨老师(任教5年):“一个是掌握不够熟练的孩子进行互动提问,一个是选择掌握的很好的孩子当小老师。”

T4:崔老师(任教2年):“其实我更愿意选择举手的学生,基本上是选择成绩较好的,但是也会选择平时扰乱纪律的学生。标准是保证课堂顺利进行吧,学生举手的问题回答更标准,其次拉回违反纪律学生注意力。”

通过教师访谈分析发现,教龄较长的教师进行师生互动时能够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能够尽量照顾到全体学生。但大部分教师在提问时还是倾向于选择学习成绩好,或者是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通常课堂表现更加活跃。也有部分教师会更关注学困生,这些学生通常学习成绩不佳,课堂纪律差。笔者分析原因一方面从教师层面出发,认为这与教师的教龄有很大关系,有的教师任职年限不长,语文课堂教学还处在“关注生存”阶段,教师更关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教学内容讲完,教师讲授时间多,留给与学生的互动时间少,同时为了保证课堂顺利进行,他们会更愿意选择成绩好的学生。还有部分教师为了保持课堂纪律,也会提问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另一方面从学生层面分析,由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问题理解能力较强,他们愿意举手回应教师的提问,而且往往能够得到教师的正面评价,教师的肯定也会使这部分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互动。而对于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存在着一些障碍,所以会表现出对课堂问答活动不感兴趣,甚至对师生互动产生抵触心理,还有部分学生担心收到教师和同学们的消极反馈,从而缺乏课堂互动自信,加上部分教师对这类学生的互动机会较少,他们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不会也不愿去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还有部分成绩中等的学生有时也会被教师忽视,他们大多性格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逐渐与成绩较好学生的差距被拉大,最终会造成提问互动中的不公平,互动对象片面化的现象。

(三)课堂评价和反馈过于笼统

通过与教师访谈,关于“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您怎样评价学生?”这一问题,教师们这样回答:

T1:焦老师(任教14年):“从正确性、思想性、文学性,以及对比该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进行评价。公开课尽量积极鼓励,评价语会更加丰富,但是其实日常课堂评价比较单调一点吧,一般就会说:“好,正确!大家给他鼓掌!”,回答错误一般会请他坐下,然后让其他同学帮帮他。”

T2:信老师(任教7年):“多种表扬方式,一年级可设立积分卡表扬信、小奖章等等。针对简单的问题,学生如果回答不正确会马上否认他们,一年级的学生评价怕他们理解不了可能会更直接一些。”

T3:杨老师(任教5年):“其实还是看整体的上课情况吧,整个课堂氛围相对轻松活跃,我评价的可能会多一些,有时整节课的节奏比较紧张,我担心会影响教学进度,评价可能就比较少一点,用一句话简单带过。”

T4:崔老师(任教2年):“以鼓励为主,太过于好听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评价语能让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然后进行改正就行了。一般对了就会说:“回答正确,请坐。”。回答错误,会说;“再好好看看,坐下吧,同桌回答。”

笔者在教师访谈中发现,教师在课堂评价环节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部分教师评价语有些随意,虽然大多数教师会选择用积极的评价语来激励学生,但是部分教师的评价语言有些简单,“回答正确,请坐”类似的评价语出现较多,这种生硬的评价语不能准确的突出学生的亮点,也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其次,部分教师出现教师听到学生给出错误回答时就会用“再好好看看,坐下吧,同桌回答”以这种消极评价语来结束学生的回答,而不能耐心鼓励学生让学生继续说下去或者是找出错误答案背后的根源,这种消极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容易伤害学生自尊心,打消学生互动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会害怕与教师互动。最后,语文学科中教师运用评价语要引导学生表达自我看法,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与他人进行对话沟通。通过教师访谈发现,仍有部分教师存在为保证正常教学流程的开展,对语文课堂评价语重视程度不够。

(四)师生互动体态语重视不足

通过与教师访谈,关于“您认为教师的表情、手势、体态会影响师生互动的效果吗?”这一问题,教师们这样回答:

T1:焦老师(任教14年):“会有影响,恰当的表情、手势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鼓掌表扬他们,或者瞪瞪他别让他互动走神儿啊。”

T2:信老师(任教7年):“表情动作体态等是会有所影响的,良好的肢体语言和外在表现力会提升互动效果。但是我没有下意识地关注过这一方面,这是习惯性的吧,有学生课下反映过有点害怕我,三年级学生我怕互动纪律维持不好,我上课会比较严肃一点。”

T3:杨老师(任教5年):“有的,上课互动我一般不太微笑,我觉得严肃的表情更利于管理一年级学生吧,因为微笑让学生都感觉太过于放松了,互动时学生会纪律会混乱,还是严肃的表情更有效,一般学生开小差我会瞪瞪他提醒一下。”

T4:崔老师(任教2年):“我的表情较为严肃认真,表情一般不会变,一旦脸色变好点,学生便会没有敬畏感,不利于课堂管理。之前看课堂录像回放时,发现自己会不自觉用食指指向学生回答问题,或者他们回答错了会习惯性皱眉,这种表情不利于和孩子们互动,课下我也有反思练习过。”

通过教师访谈发现,首先,一些不太适宜的消极手势会出现在部分教师身上,比如让学生回答问题时会不自觉用食指指向学生。这种手势破坏教师形象,还会产生不良的示范作用,不利于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其次,部分教师表明,为了树立教师威严,便于课堂管理,在与学生进行互动时表情较为严肃认真,但是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表情太过于严肃,那么沉闷的课堂气氛可能会让学生内心紧张,长此以往学生会害怕教师,从而不敢与教师互动,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第三,笔者还发现部分教师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会产生瞪视目光,长时间的瞪视目光不但对学生起不到督促作用,而且学生甚至会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部分学生还会对教师产生抗拒心理。最后,还有部分教师表明,在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会习惯性皱眉,笔者认为这种表情不仅会让学生产生紧张感,而且可能让学生认为自己不受教师喜欢,互动时会不愿意与教师亲近,对师生互动产生抵触心理。

四、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更新  

在语文课堂中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堂师生互动时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中可看出,目前还有大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未能有师生互动的意识的形成,对于师生互动的意义特点不够了解,从而缺乏对师生互动教学足够的重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话语交流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教师对于师生互动这一概念的认识大多数是认为教学提问师生互答,形成这一观念也由于语文教师自身整体素质不够完善、对于新课程改革以来强调的创造积极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不够深入,在这方面的监管过于重视结果而不在意过程,因此对于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方法没有合理利用。

(二)学生认知水平和自主性较弱  

而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观察的对象为低年段小学生,从他们的认知水平发展特点去让他们理解师生互动的概念较为困难,根据访谈显示低年段学生对于师生互动的理解不够完全,虽然有大部分学生能够从字面上知道这个意思,但从语文课堂上的观察情况来看他们对于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强,对于教师进行提问或者其他互动时,选择不主动举手的学生占次要概率,说明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对于师生互动的理解还是不充足的。在与语文老师进行交流互动时紧张的学生也有一部分,这也与学生的性格有关以及与个别一部分学生的家庭原因有关,由于家庭中成员尤其是父母直接的影响,在学龄前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导致其缺乏自主的意识,从而对于学习也不能主动去探究而是一味地等待老师告诉答案,在在课堂上的表现为:老师叫动笔记知识点时才会动笔,老师不提醒就不会主动完成。这样的学习行为不利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与教师进行师生互动,使得其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甚至会逃避教师的提问和关注。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xsai.com/news/2647.htm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