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几年,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的金融舞弊事件层出不穷,国内外的公司纷纷披露了虚假的财务信息,以骗取社会大众的信任。在2011-2019,很多公司都受到了频繁的稽查,造成了一些声誉受损、退出甚至破产。上市公司的金 融诈骗行为已经成为制约投资者投资积极性、破坏市场正常秩序、制约股市正常发展和正常运作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对财务舞弊的治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分析各种类型的财务 舞弊产生的原因及原因,有助于制定有效、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推动我国银行业健康发展。
本文采用 GONE理论,以2020年初发生的金融舞弊事件作为案例,从时间、机会、需求、风险四个维度对其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并根据经验总结得出的相关结果,对相关公司及监管机关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外部监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GONE 理论;财务舞弊;瑞幸咖啡
1引言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资本市场也在向着国际化的道路上迈进。特别是科创板的设立和实施,使我国的资金市场充满了生机,同时也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的动力。但是,在显示出强劲生命力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良问题。与国际相比,中国的资金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发展也相对滞后。像“绿大地”这样的公司,或者康美医药这样的公司,都有一些会计舞弊,而且竞争也是愈演愈烈。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将会严重地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地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地损害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作用。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
首先,从公司的视角出发。通过本文的分析,旨在唤回我国上市公司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精神,促进其形成良性发展理念,完善和完善公司的企业文化。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增强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增强企业内部控制能力。通过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健康有序的管理、诚实可靠的管理思想,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好的成绩。
其次,从经理角度进行分析。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可以为相关的监管部门找到相关的监管着力点和着力点,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公司的违规操作,杜绝金融机构、信托机构与上市公司串通,把监管的重心放在收入利润、关联交易、股权质押等高风险的环节,严格规范公司的财务舞弊现象,严惩企业的违法行为,坚决禁止金融机构、信托机构与上市公司同流合污,确保金融机构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功能价值,在资金运营、信用评级等领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协助一些公司从资金运营、信用评级等领域中走出来。
最后,从社会和经济的角度来看。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信息公开程度,使其具备一定的政策指导作用,为政府的宏观政策制定和政策的制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定义及相关的理论依据
2.1财务舞弊的概念及特点
1.财务舞弊的概念
通常来说,财务舞弊是一种表现形式。伪造、虚报、漏报财务数据,其目的在于引诱投资者,从中牟取暴利。
国际审计委员会认为:财务舞弊不是一种自觉的主观行动,而是一种有计划的、有计划的违规、违法和违反道德的活动。无论是虚增营收、披露虚假资料、暗中变更重要的经营活动,目的都是为了达到公司的目的,拉拢投资者,赚取巨额利润。
国内审计学会认为:我国的审计协会指出:“财务舞弊”是指上市公司高管、内部员工和其他第三方组织结成联盟,故意隐瞒、伪造、虚报公司的财务数据,以获取巨额非法利润。欺诈是一种有预谋的行为,欺诈的人知道自己的行为违法,但还是会修改或者掩盖自己的财务报表,引诱投资者进行投资,达到自己的利润。
2.财务舞弊的特点
财务舞弊的参与者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高,操纵手法也比较隐秘。它的特点是:财务舞弊案件中的当事人是多元化的,当事人也是主观的。财务造假是一个复杂、复杂、环环相扣的复杂系统,单凭个人的力量根本做不到,需要上下左右的配合,需要公司董事会、企业高管、外部审计人员,所以欺骗的目标五花八门。应当尤其注意的是,财务舞弊绝非故意疏忽,而是各方当事人共同策划、策划、精心设计的违法犯罪。
财务舞弊手段五花八门,暗中进行。会计舞弊的会计处理方式因会计准则的变化而变化,会计舞弊的手段多种多样,常见的会计舞弊手段有:虚增收入、美化业绩、违反会计准则、关联方交易等等。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很多公司都在运用互联网的隐性特征进行财务诈骗,使得监管机构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监管机构、审计人员和投资者对公司的金融诈骗行为所知甚少。
财务舞弊行为常常导致严重的不良影响和违法行为。财务舞弊既会给投资人及债权人带来法律上的损失,也会对证券交易的运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会让相关的政府部门和第三方稽查机构丧失公信力。
2.2财务舞弊与报表差错
报表差错通常又称会计差错,其产生的根源在于相关的财务人员的主观判断上的错误,从而导致“信息失真”。财务舞弊是指相关的会计人员有意地对财务报告进行错误地理解和混同。财务报表上的差错是偶然的,是疏忽的;而财务诈骗是一种预谋、预谋和主观故意挑衅行为。
3瑞幸咖啡财务舞弊案例介绍
3.1瑞幸咖啡业务发展概况
1.瑞幸咖啡公司的发展历史
2017年10月31日,瑞幸公司宣布成立,其创办人钱治亚在10年前曾出任神州优车公司的CEO。瑞幸(中国)和瑞幸(北京)是瑞幸(香港)的全资附属机构,并通过其对实体商店的建造和经营进行管理。瑞幸公司的宗旨和口号是:“以咖啡起家,让瑞幸成为大众的一份子。”公司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新型的新型零售网络,并与国内外著名的咖啡原料提供商结成了战略同盟。
2.瑞幸咖啡财务舞弊回顾
然而,瑞幸的经营并没有长久,直到2020年四月二日,公司宣布,经过了严密的内部审核后,该公司COO刘剑及其直接雇员,还有几名主要的公司核心人员,在2019年第二到第四季度期间,业绩都是伪造的,从而造成了220亿的业绩。这个新闻一出来,股票市场就炸开了锅。安永公司在其调查中公布了瑞幸公司在第二至第四季度虚增收入、成本及费用等问题。瑞幸必须承认,并将其提交给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声称该公司有舞弊行为。这件事得到了确认,瑞幸股价六个工作日里就大幅下跌,股价下跌了354亿RMB,下跌4%,三个多月下来,亏损87.56%。中国证监会在四月三日发布了一篇严厉的声明,指责瑞幸集团在财务上的舞弊,并于四月七号宣布关闭瑞幸。瑞幸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例见下
瑞幸咖啡财务舞弊事件
一度成为一个热门的社会问题。实际上,类似于瑞幸公司的财务诈骗事件也经常发生。相关的研究表明,在2013至2016年间,51家企业因财务舞弊而被处罚。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找到其成因及应用途径,并探讨其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非常有意义的。
3.2瑞幸咖啡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1.虚增营业收入与盈利
从浑水公布的一份卖空报表中可以看出,瑞幸的营收和盈利都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
(一)虚报物价
瑞幸的主力顾客群对于产品的销售情况较为敏感,他们更倾向于低价。该公司清楚这一事实,所以把实盘售价设定在28%-38%,极少数高于50%,仅18.9%的顾客在15元以上的价位上买了15元以上的咖啡,而他们宣称63%的顾客在15至16元的价位上。由此可以看出,瑞幸咖啡通过虚报股价来增加营收,其欺诈数额不可低估。
(二)销售的虚假增长
瑞幸在2019财年的三季度和第4季度的营业额均出现了虚假增长,其中前三个季度为69%,后一个季度为88%。顾客在网上购物时,可以使用APP支付订单,支付完成后,系统会自动显示订单代码,顾客可以按照订单的顺序选择自己想要的食物。通常来说,菜单上的数量都会按照顺序递增,比如111、112、113,但瑞幸却在刻意制造一种缺货的局面,比如从111到117,中间“增”了6个。根据数据显示,瑞幸咖啡馆的每家实体店,每日新增100余笔订单,销售额也将相应增长。
(三)虚假买卖
瑞幸咖啡有意地夸张了2019年的第三季的广告费,宣称它在上个季度花费了3.36亿元,随后把虚假开支变成了虚假的收益。事实上,公司并没有真正花费,而是通过虚假的贸易来使开支变成了必须,并且通过虚假的贸易使其变成了收益,再通过虚假的增加来弥补开支缺口,从而达到帐实匹配。
(四)订货数量的缩减
自二季度以来,瑞幸的单次订购数量大幅下滑,从二季度的1.38降至第四季度1.14。该商品的价钱与商品的名字相同,但其成分、含量与所标示的含量相差甚远,在顾客看来,是一种明显的欺诈行为,说明公司正在降低商品的成本以增加获利
4 运用GONE原理对瑞幸咖啡公司的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4.1以“贪婪(G)”为基础的动因分析
1.高管的贪欲
杨飞,瑞幸的共同创办人,也是口碑互动的创办人,曾因为屡次违法而坐牢。北京氢动益维技术有限公司是神州租赁的子公司,瑞幸也是氢动益维的关联方,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十分复杂。瑞幸在其发行之前就买了一份经理责任险,用于预防管理层欺诈,这也意味着公司有潜在的欺诈行为。
在公司未出售股票时,通常采用按揭融资。瑞幸的高管们以股票按揭的形式出售了大约250亿美元的股票,大约49%。虽然出售股票的程序不是由公司直接掌控的,但是公司的管理人员使用股票购买了这么多的股票,但是它的内在的商业本质并没有改变,仅仅是一种隐蔽的低成本的买卖。瑞幸新公司新推出8.655万美元,用于新公司的新可转换债券,尽管该公司声称这些资金用于“无人零售”,但是为了公司的经营,它们很有希望将其用于融资。
2.独立董事的贪心
浑水机构报告中指出,瑞幸公司的独立主管邵孝恒曾经是中国企业的一名经理,他在这段时间里,担任了18个以上的职务,而瑞幸公司的四个成员都被认为有显著的缺陷。
有5个公司被查出有逆向并购的征兆。18个公司中,有九个公司的亏损率超过了一半,还有八个公司处于倒闭边缘,所有的公司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邵孝恒这个独立董事的贪欲得到了验证。鉴于其在上述公司中的各种不良表现及严重的不良事件,邵孝恒身为瑞幸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是否能够保证其公正性与独立性,尚需探讨。
3.股东利益
瑞幸集团的陆正耀,将1.37个亿的投资,交给了王百因旗下的长盛兴业,而长盛兴业则是将宝沃集团的股东,
而长盛集团,则是一个空壳子,因此,宝沃的股权,最终落在了神州。巧合的是,征者集团的董事长王百因,持有95%以上的股权,而征者集团,则是一家著名的咖啡店,位于厦门瑞幸集团的总部附近,专门提供瑞幸咖啡。这么多的联系,这么多的巧合,几乎可以肯定,这里面肯定有不合法的关系和利益。
3.投资者的贪婪
作为一个重要的市场主体,外国投资者往往对巨额的利益有着天然的贪婪,他们往往忽略了资本的来源和合理性。他们过分关注公司业绩,导致瑞幸存在“迎合”的心理。瑞幸公司不遗余力地向世人展现其作为“民族之光”的潜能,通过财务造假来做“漂亮”的报表,以迎合投资者的贪婪,获得投资者的信任,获得资金的支撑,这就是一个良性的恶性循环。
4.2以“机会(O)”因素为基础动因分析
1.内部控制缺陷所带来的机遇
瑞幸拥有一个内部的监管体系,并聘请了拥有超过十年的审计经历的首席金融专家ReinoutSchakel。瑞幸咖啡的管理层已经将公司50%的股份抵押给了公司,价值250亿美元,公司的高层通过不完全的渠道和权力,让公司的小股东们不能得到公司的真实情况,从而损害了公司的利益。瑞幸在其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称,该公司的主要运营人员和一些雇员胡编乱造了22亿美元的虚假业务。在公司的严密监控下,竟然还有这么多的舞弊行为,而且瑞幸的管理层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瑞幸咖啡的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而且其自身的内部管理体系也不够完善。
2.商业模式的弊端所带来的机遇
首先,瑞幸公司的客户非常注重他们的商品,当他们的商品价格过高时,他们将会选择更好的商品。所以,瑞幸咖啡经常会大降价,以低价出售,这种销售模式,只想增加销量,但利润很少,给这家公司埋下一颗“地雷”。
其次,瑞幸难以兑现最初的“自饮自饮”的诺言。瑞幸咖啡只做了一种咖啡,其他的什么都不做,瑞幸的消费者则更多地被廉价吸引,因此瑞幸的咖啡难以占据全部的份额。另外,瑞幸的附属机构“小鹿茶”于2018年九月开始进行合作,至今尚未达到两家连锁门店一年多的要求,而瑞幸咖啡也没有依照相关的法规进行相关的登记,其经营模式的合理性也有一定的风险。虽然中国人每天的咖啡因摄取量和亚洲国家的平均水平差不多,但是中国人一向爱喝茶,而且身体里90%的咖啡因来源于中国,所以中国的功能性咖啡并不受欢迎。综上所述,瑞幸在运营上存在诸多缺陷,并为其财务造假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3.因地域限制而产生的机遇
瑞幸是一间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目前正被美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和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严密监视着。但是,因为瑞幸的总部和业务都在中国,因此,监管机构往往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督。瑞幸大部分的普通投资人是美国人,由于信息不完整,许多普通的投资人对瑞幸集团在中国的经营情况一无所知,也不可能获得第一时间的信息,他们只能从公司发布的年度报告和年度报告等渠道获得信息。这就大大减少了瑞幸公司的公开程度,给了欺诈的机会。
3.第三方机构支持导致的机会
中金、海通、摩根士丹利等券商在浑水公司发表了空头的声明后,并没有搞清楚状况,依然坚持对瑞幸的声援。中金公司发表的一篇报道称,投资人不能相信这种毫无依据的报道,而对于浑水摸鱼公司公布的消息,则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随后,海通也发表声明,称瑞幸咖啡的网上业务很难作假,并且表示,浑水公司并未充分理解瑞幸的业务模型。而摩根士丹利公司预计,2018至2021年瑞幸的营业额将达到30年的增长率,而对瑞幸的未来的乐观态度更是给了它作弊的良机。
4.3以“需求(N)”为基础的动因分析
1.保险融资的需求
瑞幸在2018年6-2019年5月初进行了多次的投资。首先,他获得了1.899亿的天使轮融资,然后是2亿美元的A轮融资,然后是2.05亿的B+轮,然后是1.5亿美元的B+,然后是2019年4月份,西藏信托对893.63万美元的注资。在过去的11个多月里,瑞幸已经筹集到了13.5亿美元的资本,其迅速而庞大的规模让人赞叹,同时也显示出了投资者对瑞幸咖啡的发展潜力的信心。所以,为了在纳斯达克市场继续赚钱,瑞幸必须要让投资者从中获利。
2.管理层对股票价格的要求
瑞幸的股东中,公司的高管和董事都占有很大的股份,达到了50%以上。按照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规则,公司的初始股份需要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来进行自由买卖,而在公开市场之前,可以将其转让给股东。因此,瑞幸的高管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股价,以便在上市时获得更好的回报,从而让更多的投资者加入进来。
3.规避监管要求
从瑞幸咖啡现有的营销方式来看,这家公司并不是永远都在赚钱。而那些新公司,一旦公司的经营状况突然下滑,很可能会被监管部门盯上。因此,瑞幸咖啡在表面上保持稳定的运营状况,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监管部门的注意力和对其进行的审查,同时也可以避免公司由于被监管者的任命而导致的股票价格大幅波动。
4.4从“暴露(E)”因素出发的动因分析
1.暴露被发现的概率很小
瑞幸在英国开曼群岛登记,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不过它的业务仍在中国。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公司的公司与公司的公司处于两个不同的国家,所以,投资人很少能得到确切的消息,即便是通过巧妙的方式,也很容易被发现。另外,从中国企业获得审核底稿的难度也很大,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对其监管的执行效率。此外,跨境管制也要求更高的监管费用,目前,不管是对证券监管部门,抑或是对行业监管部门来说,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监管费用太高,监管不可能覆盖所有的领域,只能按照现有的情况来进行,不太容易被发现。
2.曝光被揭发后的惩罚比较轻微
新的证券法于2020年3月1日正式施行,此前我国对财务舞弊行为的惩罚还比较轻微,最多罚款60多万元,而那些作弊的公司却并不买账,愿意承担风险。另外,证监会、市场监管总局、财政部等部门对企业舞弊行为的惩罚也各有轻重,但被迫退市的公司却是寥寥无几。尽管美国对于违法证券的惩罚更为严厉,仿冒公司将会受到严厉的市场管制和罚款,但是因为瑞幸是中国公司,公司的高管和董事大多是中国人,而中美两国并没有签署任何的遣返协议,因此在监管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最大程度地体现,这就导致了部分中国公司的欺诈。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