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我国新媒体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其不仅在各领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形式也呈现出复杂多样化,如以随处可见的微信公众号、应用APP、微博、大数据等带有显著时效性、传播性和舆论性的信息技术为代表,不但在一定领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也为政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以大数据为切入点,着重于分析我国政府在当前时期的行政效能,并且探讨大数据与行政机关之间互助共赢开展管理活动的可行性,最后结合中国国情,对当前影响我国行政效能提高的原因予以深层次剖析,并以大数据为背景给出顺应时代发展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大数据;行政效能;存在问题;提升
ABSTRACT
New media in our country has developed from the 1990s, its not only have certain influence in various fields, form also presents a complex diversification, such as ubiquitous WeChat public, application of APP, weibo, big data with significant timeliness, spread and opin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ot only in a certain field to a certain extent, meet the social public growing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also brought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government. This paper will take big data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our government in the current period of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nd discusses the big data and mutual win-win management activities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finally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to be deep analysis, and with big data as the background is given to conform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solution.
KEY WORDS: big data;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existing problems; improvement
一、相关理论基础
(一)大数据的基本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都接入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因此而到来。同时,互联网移动终端也紧随互联网的脚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并使用,世界陷入了数据的长河中。对于大数据的概念,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对大数据有着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大数据的原始概念是指运用互联网搜索工具对索引进行批量化分析处理后的数据集合。作为全世界最先提出大数据这一概念的美国麦肯锡公司认为大数据是指不能在特定的时段内采用传统数据获取手段进行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数据整体。另一家科技公司高德纳则认为大数据是一种海量的、快速增长的、多样的信息资产,通过使用具有创造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算法,并采用大数据技术方法对全体数据进行分类和归纳,让大数据运用主体的决策力和洞察力得到提高。
通过上述大数据定义的对比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大数据其实并不是一类看似简单的数据,更进一步是从类别繁多的海量数据中通过技术手段快速获取有利、有使用价值、有参考意义的数据分析技术。基于这一定义,我们同样可以验证前文所述大数据将为政府行政效能的提升注入强大的动力。大数据将基于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场合经过日积月累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数据库。要想在大数据时代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对大数据进行迅速的分类、精确甄别、深入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数据的基本特点
当今社会大数据之所以被大家所重视,是因为其本身具有传统数据所没有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恰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被看重的,具有一定的利用和参考价值。大数据背后蕴藏的4V特点让它在现如今成为了一种宝贵的资源。这4V特点分别是数量大(Volume)、速度快(Velocity)、类型多样(Variety)价值大(Value)。
1.数据量大(Volume)。大数据的特点之一就是数据信息的数量非常多,其数据的规模也十分庞大。传统的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加工方式已经完完全全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必须运用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然后加以利用。简而言之,许许多多的数据综合起来形成的整体,造就了大数据庞大的数据体量。
2.速度快(Velocity)。大数据的速度快可以分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数据产生的速度非常快,我们鼠标键盘的每一次操作以及在移动终端的每一次点击都可以把它当成一种数据,因而数据产生的速度非常快。在大数据时代,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产生体量十分庞大的数据量。二是数据更新的速度也非常快。大数据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几何级增长速度意味着数据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用最快的速度获取并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三是对数据处理要迅速,处理效率要求更高。我们不仅要及时地获取并筛选出有用数据,更重要的一步就是提高我们对数据的运用能力。
3.数据类型多样(Variety)。相较于传统的数据类型,互联网时代的数据类型相比传统的数据类型另一大特点就是数据类型的多样性。随着电脑以及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大范围普及,数据的来源一下子被扩宽了数以万倍。数据类型一改以往的按需收取、按量收取变成了应有尽有,取之不尽。因此奠定了大数据类型多样的特点。
4.价值大(Value)。目前,各国政府部门、学术界、企业都在关注大数据,很多发达国家都对大数据展开了研究。之所以国内外政府和各个领域都关注重视大数据,主要是被大数据背后潜藏的巨大价值所吸引,大数据的价值非常大,而且不仅仅是技术领域的价值,对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三)行政管理效能的基本内涵
在学术界关于行政效能(Administrative Effectiveness)的定义尚未形成一个标准的答案。首先,效能主要是指潜藏在事物中的积极功能。行政效能通常是指由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和制度的相互影响而最终呈现的有利作用。“潜藏”的含义是指暗含在事物深处不易被发觉,没有凸显的含义;“有利的作用”主要是指达到积极有利的一面,并且是在最小的成本而获得最大的工作效益的情况下。因此,综上所述,所谓行政效能主要是指政府机关在开展行政执法工作时,希望能够投入最小的行政成本而实现最大的行政效益,以此来达到行政效能的最优配置。行政管理效能也可以称为行政效能,主要是指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或者执法者在行使执法权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和收到结果的完整过程。它着重体现了行政执法效率与效益的高度统一。行政效能要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执法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高的工作效率和收到良好的行政执法效果。如果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执法者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将有可能影响执法的公平性、严肃性等等,势必会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另外注重执法者的执法能力和个人素质培养也是提高执法效益的手段之一,良好的执法效益则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必然选择。
二、行政管理效能现状分析
(一)当前对行政效能的研究现状
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能是一种特殊的以提高行政部门管理效率为基本目标,把管理的诸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管理能力的创新活动。作为一门相对特殊的管理科学,行政管理效能它自身有着诸多特点,我国的专家学者们通过对当前我国政府部门行政效能方面进行大量的分析后总结出三大特点。
一、强调组织团队的成效。不同于以往我们过去常说的效率就是更多地强调个人的能力、个人的产出,又或者是小部分成员的单独成绩。行政管理效能更加强调的是一个整体,以大范围的能力和水平甚至整体能力和水平。日常政府的内部运行状况,这是老百姓看不到也不关心的,老百姓看得到感受得到满意与否的只是服务层面的内容,所以行政管理效能的一大特征就是要注重整体形象,不再是个体的单独形象,而是涉及到整个团队的形象工程。所以我们强调行政管理效能的时候,往往更突出强调的是一整个团队的形象,这种形象是基于全体成员的,因此在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当中要着重抓整个队伍的建设。
二、行政管理效能受机构设置和系统运行情况的影响明显。各个机构之间的合理设置以及密切配合,都成为影响行政管理效能高低的主要因素。现在正在大力推行的机构改革和政府流程优化,同样也是为了加强政府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强化各个不同的部门之间的配合。提高行政管理效能要站在整个系统的运行层面上去深入调查研究,如果依然采取碰到什么事就办什么事,没碰到就不办的老式作风,老式态度去提升行政管理效能,那么即便经过数以万次的机构改革和优化,到最后行政管理的效能提升依旧是一句空话,没有从大局出发,不站在问题的制高点上去解决问题,这也不是一个高效能政府表现。
三、强调法律的规则和标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摸索,总结出来一个大家都有义务去遵守并且执行的一个标准,而且大家都按照标准办事。所有的办事流程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所有的公共行为都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规范,大家都在按照规章制度依法办事,每件事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是实现并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的基础。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包括一些形式上的规范,如车同轨、书同文等都是规范,当我们把日常的琐事都一致统一起来之后,我们的行政管理效能才能从本质上去提高。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当前在我国的专家学者们的努力下,已经对行政效能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探索以及认识,这些研究成果为政府部门在提高行政效能方面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同样地我们也乐于看到政府部门为了提高行政效能在机构设置、办事流程等等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积极的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进步空间,诸如“证明我妈是我妈”等让人哭笑不得的无厘头新闻报道还偶尔出现在电视荧幕或者报纸上。这正是因为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数据不互通导致的笑话。只要我们消除了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的壁垒,充分发挥了大数据的优势,这一切,有望在大数据时代成为历史。与此同时,实现了数据共享,将更进一步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大数据时代的便捷与高效。
(二)大数据在当前的运用现状
虽然在当前时期我国政府在提升行政效能方面对大数据的研究和依赖程度并不高,但是我们仍然能够在不同的场合发现大数据的身影。例如在公共交通领域,交通管理部门依靠布置在各条街道的监控摄像头,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对道路的车流量以及拥堵情况进行实时的采集和分析,并将分析后的数据运用于交通信号灯的时间设置,依据现实需要优化交通信号灯的通行时间,极大地缓解城市核心区域或交通要道的拥堵状况。另外,在应急救援领域以及灾难预警方面大数据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的电信运营商是大数据运用先锋队,12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在地震发生前几分钟,运营商就已经结合大数据以及基站定位技术向汶川以及邻近市县的群众发送了地震预警信息,为许多群众逃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之时,电信运营商再次利用大数据技术,向各手机用户提供活动轨迹,为政府的精准防控措施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 当前影响行政管理效能提高的原因
(一)行政管理运行机制不顺畅
如今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行政管理运行机制不顺畅成为制约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主要因素。十八大以来,新要求、新任务接踵而来,政府的管理工作量不断增加,且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导致现有的机构设置难以应付日常工作需求。机构设置的不合理性直接造成了行政管理运行机制的不顺畅,同时还衍生出各部门之间的权力断层现象。中央提出的“精简机构”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减少各级行政成本,节约资源,助力行政效能的提升。可是在基层的行政机关中的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只是片面地强调机构数量的减少,在精简机构的时候因为缺乏细致的了解和研究,没有因地制宜,依据实际需求有效地对政府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利用,导致该减少的职能并没有减少,新增加的职能又无处安放。“精简机构”仿佛纸上谈兵,走进了一条死胡同,一边减少,一边又在增加。到头来行政效能没有提高,反而为本来就已经相当臃肿的运行机制堵上加堵。另一方面各部门之间的权、责不一致也是导致行政管理运行机制不顺畅的一大难题。各个部门都有各自对应的领域,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要求“简政放权”,可到了基层往往就变成了下放的只有“事、责”,而相对应的职权还是牢牢地把握在了各自的领导机构手中。机关工作人员在日常处理事务中,往往只有义务而没有职权,虽然本人有意愿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但是通常在工作中非常容易越位。如上种种都充分说明了当前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存在的巨大问题,运行机制的问题是任何外部作用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本身还是要靠组织本身进行精简和优化。大数据互联网只能让我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迅速更加合理,但是却始终无法帮助我们解决行政机关的内部运行机制问题。在今后的日子中依然要不断深入改进行政机关的内部运行机制,只有当内部运行机制的拥堵点被打通,然后再加上大数据的协同作用,才能使得行政效能得到长足的提高。
(二)行政审批流程繁杂改革进程缓慢
自十八大以来,各地区的政府部门都积极响应中央通知精神进行大量的改革实践,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但是改革中改革不到位、互联网技术运用不足等情况依然存在。由于在行政审批过程中缺乏统筹规划管理。所以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容易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导致政策的施行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由于各个职能部门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沟通,因此要想在部门间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就存在很大的障碍。数据的封锁导致了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建设的网上审批平台进展缓慢,导致网上审批平台迟迟未能上线,无法发挥互联网的时代优势。其次上下级关于下放的权力衔接不足,导致权力回环出现缺失与空位,虽然各行政机关在改革中已经下放了很多事项的审批权,但是有些事项的审批权下放却不同步,有相当一部分只是下放了某一事项的审批权力,但是与之相匹配的有关权力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下放,这样的单一事项审批权下放,对于整个行政效能的提升而言仅仅是杯水车薪,甚至有掩耳盗铃的嫌疑,这样不仅没有简化办事单位的审批程序,相反的,还增加了大家沟通协调的时间,把时间都浪费在开证明、出报告之上,使得审批流程越来越慢。还有一些审批权利采取了分级下放的措施,主管部门仅仅是将权力下放给了地方,但是主管部门并没有对下级单位做好相应的业务培训,导致下级单位工作人员在面对这些审批事项时常常感到有心无力,使得整个审批流程无法高效、顺利地完成。在深入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今天,行政审批流程的优化与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三)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弱化
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部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都抱着一朝入编,一辈子舒服的心态。目前一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对自身定位不够明确,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包括“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等内容在内的公务员精神,从而导致工作没有目标,业务没有追求,对工作得过且过,服务意识弱化;还存在“官本位”思想,严重影响了行政效率。部分工作人员对单位组织的理论培训不重视、思想教育不上心,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甚至一部分党员干部不能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日常工作中无法体现一名党员的额先锋模范作用。个别部门每每提到服务群众,服务不是第一位,反而总是先向领导提要求、讲条件,没有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有的部门对省、市、区各项方针政策、惠民政策缺乏必要的深入研究了解,对政策内容了解不透,把握不全,无法及时解答群众的来访咨询。业务能力不熟,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为来访群众提供优质服务。部分人员对群众的诉求敷衍了事,对群众放映强烈的问题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应付策略,没有深入基层,实地走访了解问题所在,而是停留在纸上答复、通知办结的形式主义阶段,使政府公信力逐步下降。坐等安排和按部就班的现象严重,不主动深入群众中访民情、解民忧、圆民梦,而是等群众上门来办事,与群众缺乏沟通和交流,往往把好事办不好,实事办不实。办事讲人情、执法看对象的现象依然存在。
(四)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创新意识
中华民族之所以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由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着一股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动力和永动力;创新也是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各国最难得、最宝贵的民族图腾。在新的信息时代之中,创新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底色,在社会上应该形成一种全民创新的社会风气,创新是新时代党和人民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应该让创新成为主导党和国家所有工作的主心骨和穿心绳。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不难发现有一部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缺乏创新意识,主观能动性低,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屡见不鲜。正是因为绝大部分工作人员都缺乏创新精神,而行政机关正是由大部分安于现状型工作人员所组成,因此行政管理部门的整体创新水平一直处于低位。正如上文所述,行政机关对于日常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缺乏必要的思考和创新,大家都不愿意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寻找解决工作中问题的突破口。一切依法办事反而成为了大家的口头禅和挡箭牌。依法依规办事是正确的,但是在遇到一些传统管理模式暂未提及的问题或者通过创新就能顺利解决问题的时候依然执迷不悟地选择了在传统制度的牢笼里转悠,这就将极大地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就可以完成,但实现这一美好愿景的前提是加大创新力度,让制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