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问题研究

摘要

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发展“低碳”经济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界定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同时,运用比较优势和产业竞争力等理论工具,阐述了“低碳”经济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影响现状,为后文的写作提供理论依据。其次,本文立足实际,概括了“低碳”经济给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针对问题,本文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贸易环境、创新“低碳”技术和制定政策制度等,推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对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

Abstract

Global warm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greatly impact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of “low carbon” economy by sorting out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At the same time, using the theoretical tools such 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t expounds the impact of “low carbon” econom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writing of the later article. Secondly, based on the real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low-carbon” econom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lly,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ing the trade environment, innovating “low-carbon” technologies and formulating policies and systems,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w-carbon” economy.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 foreign trad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一 概 述

(一)研究的现实意义

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一再强调,要具备认真负责的心态去适应气 候变化,寻求与中国国情相符的“低碳”发展之路,把积极适应气候变化融入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去。在  2021年《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中指出,把碳达峰与碳中和纳入到总体布局当中,通过高效利用能源,强化 科技创新,全面建设循环发展体系,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绿色低碳化同步。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利也有弊,尤其是在国家以 节能减排、“低碳”发展为努力的目标时,随着各种相关政策的推出,使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 战。因此,为了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必须减少碳排放量,调整对外出口,创新“低  碳”技术,发展“低碳”贸易,这对我国贸易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Ugur, Soytasetal(2007, 2009)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国家碳排放的增长主要依赖于能源的消 耗。提出降低能源消耗,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实现低碳减排,推动经济发展。

Sanderson(2017)  研究了美国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时,能有效地利用低碳减排的缓解措施,促进绿色贸易发 展。

Maclaren(2019)通过研究阐述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说明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在保护环境基础上实现 的,并深入分析自然环境对贸易发展的影响。

2.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周洁(2020)结合全球性“低碳”经济的影响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提出 相应的策略意见。

孟翠萍(2020)综合分析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给我国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并对此做出相应的缓解措施,促 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刘珂(2021)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了解了“低碳”经济可能对贸易发展造成的影响,虽然短期对贸易发展有 一定冲击,但从长期来看,“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对相关研究文献的评述

关于“低碳”经济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影响问题的研究,国内和国外学者的研究还是存在较大差别的。国外学 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认识相对较早,研究的重点是在能源消耗、碳排放等方面,而关于综合性贸易发展方面的 研究不多;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认识相对晚些,研究的侧重点在于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我国 贸易发展带来的影响,在理论性研究方面不是很完善。为此,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低碳”经济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 的影响问题,并结合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相关理论工具简介

(一)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一国在进行自由贸易时,应该把重点放在生产上,出口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进口成本相对 较高的产品,通过贸易互换,获得收益。它认为各国间经济利益应该和谐一致,虽然明显不符合贸易发展的现状, 但是该理论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作用仍是不可低估的。在当前需求和供给结构日趋复杂,生产因素影响日益增加的情 况下,比较优势理论的不断完善,为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研究奠定了发展基础。将贸易竞争优势的研究从自身发展的 内部因素拓展到社会发展的外部因素,符合当前国家的生产现状,推动了贸易经济的发展。而该理论通过分析贸易 的产生和贸易利得,整体上加快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贸易条件,提高了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贸易的发 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产业竞争力理论

产业竞争力理论认为,一个国家产业的发展是否具有竞争力,主要取决于该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而国家整 体经济水平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这六个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国家企业的成长与发 展。另外,波特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总结出:产业竞争力的成长分为四大阶段,其中要素推动阶段、资本推动阶 段和创新推动阶段为发展阶段,是产业竞争优势成长的重要动力;而富裕推动阶段为衰退阶段,是国家经济成长的 一个转折点。因此,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国家产业的发展态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国家在不同产业发展中应 注重竞争环境的变化,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多的选择性。而该理论通过解释和分析特定产业在国际竞争力中如何 赢得相对优势的各种条件,促进贸易经济快速发展的。

三、“低碳”经济的提出

(一)“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低碳经济”一词的产生,最早出现在2003年关于英国能源建设发展前景的文件资料中,那时,英国作为第一 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导者,意识到“低碳”经济发展刻不容缓。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国家规模的不断扩大、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迅速上升,气候日益变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截止 到2021年底,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363亿吨,相比于2020年增长了6%,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和能源需求的增 加,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威胁国家经济发展。在这样的局势下,经济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深入研 究的重点问题,以“三低”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也逐渐成为世界热门话题。

(二)“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利用创新、 转型等手段措施,通过加强“低碳”技术的钻研,开发新能源,减少高碳能源消 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一种发展模式。它的核心目标是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质是高效利用能源,研 发清洁能源,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贸易的发展。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也是工业文明基础上的一次新 变革,更是我国企业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然而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于以往,它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将各 种“低碳”形式融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转变传统的结构形式,增强“低碳”意识,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 谐发展。

(三)“低碳”经济的特征

“低碳”经济有三大特征,一是低能耗,相比于同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能源原料的使用,降低能耗; 二是低排放,通过技术创新及清洁能源开发等手段形式,减少生产生活中的碳排放;三是低污染,是在低能耗和低 排放的基础上实现的,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基于此,我们只有在“三低”的条件下谈生产,才能减 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在降低能耗和排放的过程中实现“三低”,转变了人们 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能源的消耗由高碳转向低碳,减少了温室气体的产生,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四、“低碳”经济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有利影响

“低碳”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优化产业结 构,而且能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发展“低碳”经济能给我 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寻求更多发展机遇。

(一)促进我国低碳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低碳”产业也渐渐发展起来,“低碳”技术成为了世界各国探讨研究的重点对  象。他们在提倡“低碳”经济发展时,给予“低碳”产品各种技术支持,一些能源消耗比较高、污染比较严重的产 业会受到一定限制,阻碍了高碳产业的继续发展,从而促进低碳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低碳”产业的快速 发展也为我国外贸型企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技术创新,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一方面,发展“低  碳”经济提高了国内“低碳”技术水平,提升了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国家  “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缓解了高碳增长造成的环境破坏,转变了 对外贸易的发展模式,推动了我国“低碳”产业的发展。

(二)推动了对外贸易的转型与升级

当前,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如下图4.1所示,是我国2012-2020年来三大产业增加 值占国内总值的一个比重情况,从整体上看,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在逐年增加,第二产业比重则在逐年减少,但仍然 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长是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

随着2003年“低碳”经济的提出,我国国际贸易总体走势良好,如下图4.2所示,是我国2005-2020年来进出口 贸易及出口贸易的总额的发展情况,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2020年时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6559.13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总额就有25899.5亿美元,相比于2005年变化巨大。

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将促进中国贸易模式的转变,使中国由粗放式经济向集约式经济转变,推动高碳产业 向“低碳”产业转变。与此同时促进了金融、教育、运输、通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当前第三 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

(三)有利于绿色贸易的发展和贸易技术水平的提高

“低碳”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一种模式。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  段,对各类能源的依赖性依然较强,而部分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过高,不符合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 基于此,现阶段我国想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降低我国对各类能源的依赖,推动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增加产 品的附加值,减少碳关税的征收,促进绿色贸易的发展,争取早日“碳达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 创新和变革我国的贸易方式,提高我国国际贸易技术水平,促使我国能有效的规避绿色贸易壁垒。与此同时,发展“低碳”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第二三产业对于技术革新的需求,创新科学技术,并对传统贸易产业进行革 新,优化产品出口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

(四)提高了中国国际贸易地位

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抓住发展新机遇,提高自身实力,增强国际地位,中国也不例外。 目前中国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地位和国际事务上影响很  大,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国际地位带来了更大的提升空间。第一,我国通过促进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加强 科技的创新,能够使我国更好的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第二,我国通过提高自身经济实力,占据有利的指导地位, 进一步加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第三,我国积极主动参与到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增强我国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提高 我国在国际贸易上的话语权。

五、“低碳”经济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不利影响

“低碳”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一定的挑战。因 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低碳”经济给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出口贸易成本增加,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在“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下,国家规定企业在进行出口贸易时,要符合相关的碳排放标准,如果企业不能满足 国家对生产碳排放的标准,就需要缴纳相应的环境管理费用。所以,一些外贸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加大对技术的 投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达到相应的出口标准。虽然这样可以降低产品中的碳排放量,但是会增加出口产品 成本,企业利润相应的会减少,不利于我国产业的短期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中,我国产业出口的产品主要以资源密集型为导向, 通过“薄利多销”来增加市场占有率。但是,在“低碳”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贸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 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推动我国外资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必须对出口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 品的比重,使贸易出口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

(二)能源结构不均衡,增加了调整难度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其能源结构特征以富煤、少气、缺油为主。如下图5.1所示,是我国2012- 2020年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及其他能源消耗的一个占比情况,整体上看,虽然煤炭能源消耗的占比在持续 下降,但它仍是当前我国能源消耗最主要的,石油、天然气、电力等其他能源消耗正在慢慢地增加,相比于2012年 还是有明显变化的。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面临着发展“低碳”经济、维护能源安全等艰巨任务,节能减 排的压力增加,影响相关产业和企业的生产,而能源结构的不均衡,会加剧调整的难度。

在过去五年里,我国虽然对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增强,但是这些新能源占总能源消费比重 依然较小。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也还处于发展阶段,在自主创新的能力上仍有待提高,因此,“低碳”经济视野下 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将面临一些问题,使我国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转型升级。

图5.1我国2012-2020年来各能源占总能源消耗比重情况[3]

(三)贸易环境恶化,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会对贸易结构的调整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会对国家经济的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当前国际市场发展不稳定,贸易保护主义逐渐兴起,使得贸易环境遭到破坏,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 为由,利用自身技术优势,采取一系列的贸易保护制度,压制我国经济发展,增加了贸易摩擦,贸易环境恶化。与 此同时,发达国家会采取一些低碳减排的非关税手段措施,来限制我国贸易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经济增长速  度。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对一些出口的产品都征收碳关税,将会提高我国 出口产品的成本,影响我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碳关税和绿色贸易的实施,加大了贸易的阻力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国家为了监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低碳”标准实行的程度,制定一系列的关税制 度,征收出口产品的碳关税。这项举措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能有效控制产业的碳排放,减轻空气污染,但是 也会产生相应的绿色贸易壁垒,增加我国企业的出口成本,从而对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 我国的贸易发展正面临绿色贸易壁垒的威胁,在发展绿色贸易时,国际贸易中的产品会受到绿色制度的制约,产生 一定限制,企业生产成本将会增加,对外贸易发展受到一定阻碍,影响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速度。

六、“低碳”经济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不利影响的应对措施

“低碳”经济的兴起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给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我国为了推动产业结构的转 型升级,实现贸易的高质量发展,特提出四点应对措施。

(一)调整对外出口产业的结构,提高贸易竞争力

1.利用科技创新,转变企业的产业结构

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转变的直接动力,也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有利条件。长期以来,中国对外出口贸易以数 量为主,通过“薄利多销”占据市场份额,企业利润较少,影响产业转型。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扩大国际贸 易规模,我国必须要加快转变企业的产业结构,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将能源的消耗 以及碳排放量降到最低,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生产“低碳”化,贸易“低碳”化。所以,我国企业在对外贸 易时,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产业结构,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形成竞争优势,提高经 济发展水平。

2.通过制定政策制度,严格控制高碳产业发展

从目前情况来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我国产业在向“低碳”化转变,但是为了进一步加快企业发展的速度,我国政府发布一系列的政策制度,严格控制高碳产业的发展,降低能源消  耗,优化生产结构,提高贸易竞争力。具体政策有:第一,我国通过“低碳”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产 业转型的速度;第二,我国通过加强对高科技产业的研发力度,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减少碳排放;第三,我 国通过调整对外出口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外贸服务业的不断发展。

(二)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促进贸易绿色化

1.引进和借鉴先进的“低碳”技术,加快企业发展

“低碳”技术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加强外贸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总体 上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状态,但由于起步较晚,所掌握的“低碳”技术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我国必须加强 低碳减排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并结合实际发展情况,深入与发达国家进行技术沟通交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借 鉴优秀的理论成果,从而推动我国“低碳”技术的革新,加快企业发展速度。

2.加强“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实现贸易绿色化

“低碳”产品的开发必然需要“低碳”技术的支持,而“低碳”技术的支持也需要进行研发和创新。从当前形 势看,我国贸易的产品有一部分为资源密集型的高碳产品,利润空间相对比较低,附加值也相对比较低,产品在出 口时会受“低碳”贸易准则的阻碍。因此,我国要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形成自有的“低碳”经济技术,提高 高科技产品在贸易市场中比重,并通过开发新能源,降低高碳产业的能源消耗,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 的可循环利用,实现贸易绿色化。

(三)加强国际间技术交流,引导外资企业积极发展

1.积极寻求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自身经济实力

长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要优于发展中国家,掌握着较为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而国际间“低碳”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成为缩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经济差距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国想要实现 外资企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积极寻求国际间科技交流与合作,通过学习先进的“低碳”技术,利用双边和区域性 贸易协定,扩大“低碳”经济市场,促进彼此之间的进步,在较短的时间里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升 自身经济发展实力。

2.引导外贸企业积极发展,加快“走出去”步伐

企业发展是建立在自身能力发展的基础上的,而要使我国的外贸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发  展,就必须积极引导外贸企业的发展,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引导我国外资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外 资和对外投资,推动贸易自由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出口产品多元化,实现可循环的绿色发 展体系。与此同时,我国还要加强技术、人才、资源等要素的引进,培养科技人才,提高经济贸易水平,加快对外 贸易扩张的速度;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低碳”理念和实践经验,加大科技创新,增强自身竞争力,加快企业 “走出去”。

(四)制定合理的“低碳”经济发展标准,实现可持续发展

1.合理制定“低碳”经济政策,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能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部分产品的生产还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价格成本相 对较低。一些出口企业在进行贸易时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忽视社会成本,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  响,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低碳”经济政策,通过节能排放,减轻环境污染,促进 “低碳”产业的发展。具体政策有:一是适当地调整高碳能源排放标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二是积极研发“低  碳”技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实施技术创新补贴等鼓励政策,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四是 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促进我国产业向“低碳”化转型。

2.完善“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可持续发展

外资企业的发展扩大,使我国在进行对外出口时遇到的绿色贸易壁垒增多,“低碳”经济发展引发的法律纠纷 和摩擦也日益增加。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发生剧烈的贸易摩擦,我国在2020年明确了“低碳”减排的目标,借鉴其他 国家优秀的理论成果,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中国企业生产的标准规  则,建立健全的绿色发展体系。通过立法,维护我国国际贸易的合法权利,并结合《联合国气候公约》,针对我国 发展现状,明确标准制定的利弊,促进“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样一种 发展形势,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经济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转变国际贸易思路,创新传统的贸易形式 和贸易结构,增强我国的国际贸易地位和话语权。本文以“低碳”经济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在“低碳”经济环境中所面临的国际贸易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从而实现贸易绿色化转型。当然,本研究总体上还 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本文对一些问题的研究缺少国外相关数据支撑,以及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发展情况缺乏 深入认识,使得分析结果不是很全面。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多利用其他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深入了解其 他国家的贸易发展情况,以确保分析结果更加客观完整,以此推动我国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共存。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xsai.com/news/2112.htm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