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是推动振兴发展中国广大乡村的实施目标。本文以云南省文山州堂上村乡村产业发展为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获取相关资料,对当地产业结构及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力争助推堂上村产业振兴工作。在本次调研中本人发现堂上村当地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地理位置条件较差、劳动力流失、缺乏后续资金、产业融合度低的发展问题。并以此为基提出堂上村彻底实现产业振兴须通过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优化市场环境、推动产业融合等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纾困对策。
关键词:柑橘产业;发展现状;问题研究
云南文山州广南县坝美镇堂上农场栽培柑橘历史悠久,远在4000年前的古籍《禹贡》上就有记载。位于祖国南疆的云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种植柑橘最适宜区或适宜区。柑橘是云南省广南县堂上村经济作物之一,在全国柑橘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大做强柑橘产业,既是建设生态云南广南、绿色云南广南、优化水果生产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柑橘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水果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对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柑橘产业发展,切实要转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必须转变柑橘产业的增长方式:一是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转换,由粗放型经营转变为集约化高效经营;二是向依靠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的手段转换,由传统柑橘生产转变为现代柑橘生产;三是向市场机制、产业化经营的运作方式转换,由大众化普通产品转变为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
为挖掘资源潜力,推动柑橘产业跨越式发展,释放和形成柑橘产业新的生产力,达到较高的柑橘生产水平,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绿化广南大地,致富广南农民,把全县柑橘产业建设成为全国全省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一、概括
柑桔产业是堂上村委会重要产业支柱,近年来,堂上村委会柑桔产业发展已超万亩规模,群众获得收益较高。堂上柑桔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堂上桔子已远近闻名,堂上桔子质量好、口感好、卖相好,在品质上属于上乘,已远销省内外各地区。中国银行文山州经过长时间的考察调研,于2018年10月18日,向堂上村委会捐赠10万元扶贫资金,用于支持堂上村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柑橘种植产业。目前,柑桔种植项目已全部完成。
二、堂上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堂上村委会产业发展相对成熟,近年柑桔种植发展势头尤为迅猛。全村柑橘21000亩,投产16500亩,柑橘品种含特早熟、早熟、中熟蜜桔与晚熟橙类,年产值5000万元。茶叶10500亩(全部投产),年产值1500万元。杉树25000亩,多数处于抚育期未投产。其它农作物有水稻(1800亩)、玉米(2200亩)等。其中,档卡户共发展柑橘263亩、茶叶203亩。
堂上村有产业初级加工厂17个,柑橘选果厂2个。规模较大、运行较为成熟的是建云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柑之乡柑橘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建云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村集体经济扶持发展(购买机器设备、厂房等合计100万元移交合作社管理运营),2019年村集体资产收益8万元(63户档卡户收益1.6万元)。到目前,堂上村柑桔种植已全部覆盖。
堂上村认真贯彻落实镇党委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各项举措,高位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是成立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委书记、第一书记任双组长,村其它“两委”班子成员任工作成员、各村村小组党支部书记、组长同步担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和成员均明确工作任务,全面统筹抓好全村巩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2021年,堂上村党委专题研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8次,党委书记、第一书记遍访30余次,其他班子成员开展遍访52余次。
2、始终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的要求,全力做好“后扶贫时代”的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按照“四个不摘”和五年过渡期的要求,持续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建立完善“一平台三机制”工作制度,强化运用防返贫长效机制,围绕可持续、高质量脱贫,继续加大产业、就业、金融后续扶持力度,强化提升住房、教育、医疗及饮水安全保障,持续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产业帮扶、村集体经济、培训就业“四个全覆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三是从严从实管理驻村工作队,明确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和工作队员的职责职能,按照党委政府阶段工作任务落实各项工作,持续开展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六大专项行动”,组织各帮扶单位和所有帮扶责任人集中开展驻村帮扶,组织动员群众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内生动力提升、谋划乡村振兴等工作。发挥驻村工作队、镇级挂村工作队、村委会三个工作队的“3+X”责任体系,全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3、工作成效
2021年以来,全村持续在加大村产业发展、就业增收、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巩固拓展,持续有效推进“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巩固,实现脱贫人口收入持续增长,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稳步提升,筑牢不让一村一户返贫的底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为巩固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云南省文山州堂上村积极探索通过深入贯彻“三权分置”重要政策思想,鼓励当地农户将自家闲散土地流转给当地政府,形成了“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全村在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等均实现达标,通过动态排查实现问题清零。扎实开展2022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的宣传动员和帮助缴款工作,对确实存在困难不能自行完成缴费的特殊群众组织力量上门服务,确保群众都能享受医保政策,截止25日,堂上村委会应缴人数7405人,已缴7296人,完成总任务数的98.53%,在坝美镇各村社区缴纳总人数、完成比例排名第一名,全村所有脱贫户、监测户均100%实现医疗全覆盖,参保率达100%。所有脱贫户享受定额医疗救助保障。村集体经济方面,投入资金130万元,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发展茶叶加工产业100万元、注资入股八宝贡米业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2.9万元。
三、堂上村乡村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原因
堂上村尚处于未完全开发的原生态乡村,极大的保留了原生态风光与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达46%具有良好的可供生物繁衍生息的自然条件。但是在具体的产业发展中也面临着较大挑战,存在较多现实问题,以致于陷入了发展困境,其中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涵盖了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邻域。
(一)地处云贵高原山区,受自然条件影响发展受阻
堂上村地处云贵高原地区,海拔处于1200米至920米区间,气候垂直差异大,气候地理条件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农作物易受冰雹、洪涝、干旱、霜冻等自然地理灾害影响。堂上村下辖的6个自然村受此气候地理条件影响,自然村之间产业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处高海拔地区的自然村受气候条件影响,农作物种植单一,无法形成有效发展规模。同时受云贵喀斯特地形地貌影响,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较广,地下河、地下溶洞分布较广。
堂上村虽修建了两个小型水库,但受规模、地形地势影响总体蓄水保水能力差,部分地区如大塘自然村受缺水影响,大片可耕作区域遭到闲置,土地利用率较低,并且由于堂上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受雨水冲刷作用影响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地区如石田、大塘等个别自然村土地石漠化严重。同时受高原地势山高地陡影响,堂上村可耕作土地多呈阶梯式、碎片式分布,大型农耕器具无法有效开展生产种植活动,农作物种植规模受到限制。
“要致富,先修路”在交通方面虽然堂上村于2018年协调修建了长达16.02公里的“组组通”公路,将51个生产工作小组顺利的并联起来。并于2019年成功修建“一事一议扶贫路”2750米、“扶贫路”2350米、“连户路”2500米,2020年协调新修建“扶贫路”2700米。但受山区地势地形以及各方面因素影响,石田、龙洞、洪光、洪寨、大塘、梁寨等6个自然村部分地区之间交通仍处于土路阶段,雨季土地湿滑泥泞,严重阻碍了部分地区村民的日常出行,并且受资金、地形等各方面影响地面硬化工程仍未能在堂上村内全面实施,限制了部分运输车辆的通行,阻碍了当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劳动力匮乏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
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储备,只有拥有充足的人才和劳动力资源,乡村产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向前。乡村产业最直接的人力资源就是在当地世代耕作的农民群众。但是受高原气候地势影响以及近年来城乡发展差距的不断拉大,堂上村当地的人力资源不断流向城市地区,而造成如此情况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堂上村当地就业环境较差,村里多以种植业为主,就业机会相较于城市地区较少,收入水平较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地的年轻人观念也变得更为开放,不愿被乡村劳动的慢生活所束缚,更愿追求城市地区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更高的经济收入。
另一方面由于堂上村当地的基础设施相比较于城市而言不完善,生活消费水平也低于城市,日常生活也相较为城市而言缺乏便利。因此堂上村当地不少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定居城市。正因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堂上村当地产业出现劳动力资源不足以及缺乏相应高技术人才支持,从而阻碍了堂上村当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后续发展乏力
乡村产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国家政策的财政补贴、政府的扶持、企业的资金入住以及村民的资金入股等方式。而在堂上村当地的乡村产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云南省文山州堂上村作为于2017年才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的省类二级贫困村,堂上村缺乏吸引优质外来企业投资的相应服务基础设施,只能依靠国家的财政政策补贴以及基层政府的扶持,随着堂上村当地产业的不断发展,当地缺乏长期大量的后续资金投入。
另一方面,堂上村当地融资渠道较少,当地产业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形式单一,且当地相关产业季节性强,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如当地所种植的金银花产业,金银花生长周期长达3年,每年都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变现能力较弱。并且随着产业种植规模的不断发展,相关产业的利润将会被不断压低,是得出售价格逐渐低于市场价格,故无法使得堂上村当地产业资金的快速回笼,从而影响到当地相关产业的后续稳定发展。
(四)乡村产业融合度低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1.销售渠道单一忽视市场需求
受地形地貌影响,温泉镇堂上村仅有一条217乡道穿村而过,村里种植的特色经济作物除烤烟、黑猪以及部分高粱、金银花与企业对接销售外,其余大部分如辣椒等经济作物均由种植户自行前往集市处理,多为沿街穿巷的小商小贩收购,由此导致堂上村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并且由于堂上村地处偏远地区,距离县城57公里,离最近城镇也达17公里远,从而导致堂上村对经济作物市场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准确。
除此之外,堂上村也未能及时抓住时代发展风向标。随着抖音、快手等直播带货的逐渐兴起,拓宽了乡村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销售方式也呈多样化发展。但是堂上村未能及时抓准时机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宽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大当地市场发展规模,提升堂上村特色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2.产品单一产品产业链不完善
虽然堂上村逐步开始实现新型农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但是堂上村企业发展呢仍以农业种植为主,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形式单一,缺乏竞争力,并且由于劳动力外流影响,堂上村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一产业占整体乡村产业的比重较大,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第三服务产业发展缓慢,三大产业之间融合度低,未能有效形成系统的产业体系。从而致使堂上村当地特色农产品如金银花、烤烟等作物,只能进行初级加工,农业产品单一,产品附加价值较低,品牌质量效益不高。
四、堂上村产业发展的纾困对策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针对堂上村存在的产业发展困境,要针对具体的原因找出相应纾困对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堂上村能够真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实现全面、科学与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一)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1.开展技能培训,培养技术型人才
天天学术产业兴旺离不开技术人才的支持,随着堂上村中青年劳动力人才的不断流失,技术人才的缺乏也成为了堂上村产业振兴发展的薄弱环节,制约着堂上村当地特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堂上村可以依托绥阳县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平台,立足现有人才资源,开展针对堂上村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系统型人才培训。除此之外,受疫情影响堂上村外出务工人员减少,部分在外出务工人员纷纷选择返乡创业,堂上村可借此机会出台相关政策激励措施,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有针对性地引进与堂上村当地产业发展相关的技术型人才。
2.夯实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组织基础
“分散的小农户既无法有效衔接市场,也无法有效承接政府资源,这种结构性困境使得亿万农民整体上成为弱势群体”,[3]堂上村当地实现产业振兴的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亲壮年劳动力的不断流失导致产业规模受限、可持续发展能力低,这就迫切需要当地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堂上村当地可以通过夯实“支部+合作社+农民”的新型发展模式,以党支部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农民为主体,整合堂上村当地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结构,大力发展金银花种植合作社、辣椒种植合作社等农业合作服务社,广泛吸纳当地农民群众。除此之外不断完善当地农地“三权分置”,保障当地农民根本利益,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二)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
1.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
堂上村产业发展之所以遇到困境,很大程度上便是未能正确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当地产业存在着盲目跟风、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现象,村民无法正确掌握市场风向。堂上村当地政府可以在“支部+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上,深化合作社组织的纽带作用,利用村民合作社将当地分散的农户、产业聚集起来,使之规模化、产业化。同时健全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制定产销一体化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
2.把握互联网发展机遇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随着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电商平台发展迅猛,网络直播带货不断兴起,拓宽了传统单一的销售渠道。2019年随着两座移动基站的修成,堂上村也基本实现了网络的全覆盖,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堂上村当地年轻劳动力回流,堂上村所在的当地政府应当借此发展机遇,依托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开展特色农产品宣传、销售活动。堂上村可由此搭建相应网络平台,鼓励基层公务人员为当地特色农产品代言,开展直播带货。同时扶持一批愿意为堂上村当地特色农产品代言的网络红人,扩大堂上村特色农产品市场传播效果。
(三)构建良好的营商投资环境
1.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工作
“想要富,先修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道路系统支持,堂上村当地政府可以在原有交通基础上,稳步推进道路硬化工程,改善堂上村当地道路环境,增强与6个自然村之间的联系,利用原有的217乡道,增强与邻县、邻镇、邻村间的联系。除了完善当地道路环境外,堂上村也应该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当地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水、垃圾处理问题,改善当地村容村貌问题。同时,堂上村当地也应该加强当地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完善农家乐等特色旅游资源配套设施建设。这些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堂上村的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硬基础”。
2.健全政策保障体系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稳步推进,国家对乡村地区的投入以及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充分发挥政策的托底作用,堂上村应当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政策对接工作,落实相关优惠保障福利政策,同时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完善当地土地“三权分置”制度,保障农民自身根本利益。相关保障政策的进一步健全发展为堂上村以后的招商引资提供了有效的“软支持”。
(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1.发挥政府引导功能合理布局乡村产业发展结构
受海拔高低等自然因素影响,堂上村下辖的6个自然村产业发展布局各不相同,产业呈现碎片化发展,无法实现有效统一的规模化发展。堂上村应积极与所在政府对接,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协调统一部署各个自然村之间的产业规划,优化产业格局。在当地原有的“支部+合作社+农民”新型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深化堂上村当地政府、企业、农户之间的合作,积极引导当地一二三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优化当地产业结构。
2.开发当地特色旅游资源,促进当地产业融合
堂上村,地区云贵高原地区,气候垂直差异较大,森林覆盖率达46%,受喀斯特地势地貌影响堂上村地下暗河、溶洞分布较广,当地特色旅游资源丰富。夏季受海拔山区地形地势影响,堂上村气候凉爽宜人,夏季水稻、油菜开花,可借此时间开展夏季“生态+”旅游活动,鼓励当地6个自然村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以每个自然村为一个旅游点,由此带动堂上村当地特色旅游发展,推动堂上村当地产业融合发展。这种经营模式一方面依托传统的“靠山吃山”的理念,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地理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又给堂上村贴上了乡村特色旅游的产业化标签,令其成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直接的受益者。
结语
通过总结堂上村当地近几年来在乡村产业发展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看到了堂上村当地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相应成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地产业发展也出现了诸如劳动力匮乏、人才流失严重、缺乏持续资金、产业融合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当地产业的规模化、可持续化发展。因此笔者以堂上村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出发,结合乡村产业振兴方针政策,因地制宜地提出一些规划建议:第一、坚持农民的主体性地位,继续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民”的新型发展模式,以支部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紧密联系当地农民群众,同时积极完善落实农地“三权分置”及相应福利政策,保障好当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积极调动其生产积极性。第二、以市场为导向,
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堂上村当地产业布局及结构,制定产销一体化模式,同时积极利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培养当地特色农产品代言人,打造属于当地的特色产业品牌,拓宽特色农业产品销售渠道。第三、完善当地基础设施配套工作,稳步推进道路硬化工程,增强6个自然村各个村民生产小组间的联系。第四、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改善农村基础公共服务,综合整治当地环境,打造舒适宜居便利环境。第五、推动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对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特色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利用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夏季“生态+”旅游活动,完善旅游项目配套设施。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