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论文研究的背景
当今世界的发展是建立在以知识为基础,以技术为动力的发展模式上的协同整体。在全球范围内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就知识本身而言,科学发展既有专业细化发展,也有宏观大众发展。这不仅表现在工程学、生物学、化学等自然科学,而且还表现在考古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并且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也在进行有效交叉、补充研究,相互印证。交叉学科为研究主体提供整体知识体系和多元化的知识结构[1]。交叉学科通过知识的融合,发展前沿科学,它将知识、理论和技术进行密集碰撞,表现出更为高效和全新的智力资本。同时,在社会资源中智力资本的要求日益加深,对于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是知识在团体乃至社会发展中其重要性不断提高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对知识以及知识活动不断深入探索的结果。某一个团体乃至整个社会,其成员的能力、结构以及所有积极因素都是这个团体或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在团体中,这些因素表现更为突出。这些因素交叉相互影响和作用体现出智力资本一直并将持续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交叉学科智力资本所涵盖的内容及其价值关系需要建立流畅的通道来沟通,即需要将其进行协同研究,通过协同机制进行整合,将交叉学科智力资本之间需要建立起一座桥梁。协同是通过各种手段将与之相关的因素联系发挥重大功效的过程,通过交叉学科智力资本之间的桥梁——协同机制建立,从中寻找有序的状态演进和发展。2009年“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项目立项,该课题基于现实需要,参照国际比较神话学与文明起源研究交叉互动的新成果及跨学科经验基础上,提出神话学视野的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其研究内容是对百年来文学本位的中国神话学范式加以拓展再造,探索出跨文化、跨学科的人文知识整合与创新方向,同时还突出“四重证据法”的方法论意义和推广应用前景,此项目到2010年已经取得了具有相当影响的研究成果。在方法论等大型研究课题上也显现出相当的功效,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获准立项,2011年2月中国社科院文学在所举行的开题论证会上,来自文学、艺术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专家对课题设计给予肯定并提出指导意见。专家们认为,人文界需要重视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学术转向——“人类学转向”,以此为契机,重新勘测中国文学和文化传统。这意味着反思和批判现代以来的西方学院式(包括前苏联式)文学专业教育模式,让文学教学和研究既贴近本土传统,又能作用于当代文化和社会的人文价值重建[2]。因此对于课题和大型项目的研究应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领域或专业,而是汇集与之相关的科学进行交叉融合,通过协同机制对这些智力资本进行有效整合。交叉学科是知识能量的存在形式,智力资本是知识能量的表现方式,而协同机制是知识能量的整合手段。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是建立一种机制打破传统的封闭系统,实行开放的学术思想和知识交流。通过协同机制的组合,尽快抛弃僵化的思维,不断调整、优化智力资本结构。
1.1.2论文研究的意义
交叉与智力的协同机制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飞速发展的需要。科学经过上个世纪的飞速发展,使现代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呈现综合的大趋势。显然这种交叉融合的趋势要求采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以应对不断出现的复杂并且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和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团体之间的竞争不仅是自然资源的竞争,而是逐步转向智力、知识和技术之间的竞争。交叉学科成为对智力资本融合的最佳体现,这成为社会团体竞争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关键资源。怎样有效的机制将智力资源和交叉学科进行协同管理,发挥两种理论的巨大效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又巨大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交叉学科智力资本协同机制的研究,能为我国管理和开发交叉学科发展、智力资本深入探索建立起协同机制运行及优化的框架。
交叉学科智力资本协同机制是解决科研组织自身的日益复杂形势的要求。一是随着社会交互的日益复杂,科研组织内部及其之间的联系也发生深刻的变化。科研组织中的交叉学科智力资本作为重要潜在发展的因素,使得我们对科研组织协同需要全面的认识。二是科研组织的目标已经实现多元化,尽管知识创新仍然是目标的主体,但是越来越多的目标是建立在知识创新前提下的利益平衡,以保持可持续发展,智力资本作为利益的追求的重要手段,如何在整个利益平衡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协同,亦成为研究的重要目标。三是科研组织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智力资本,并且将发展所掌握的硬性资本向以人为载体的智力资本不断演化,智力资本的潜在表现形式就是交叉学科的研究过程。由此我们需要将交叉科学智力资本之间混沌的联系通过协同机制研究更为清晰的展现。这些都要求对于机制的研究需要运用不同的手段和研究方式,兼顾交叉学科智力资本中的各个因素,系统的研究目标和方法,用于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环境中遇到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注意:本段写作主要突出“交叉学科智力资本的协调机制”这个主题的相关研究现状,必须重新写作调整!内容要增加字数、增加内容(这段可以反映你对研究问题的总体把握程度、立足现状,发展研究),区分国内、国外,并要与第2章“论文相关理论基础”区别开来!】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所谓协同是系统内部各要素、子系统和要素以及子系统之间存在的各种联系,而这些联系通过系统内部的协同机制发生作用[3]。协同理论由哈肯建立,其协同理论在自然、工程、经济以及社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子系统的相互作用,能够使得整个系统形成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大量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又相互协调一致的的结构变形成了协调机制。协同实际上系统之间内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形式,而协同机制是系统形成结果的趋势以及结构达成稳定的耦合度。协同是从总体上把握对象,重点对系统中各部分以及各系统之间如何协调一致来产生整体的结构。协同概念的提出是由美国学者安索夫在其《公司战略》一书中给出的。他将协同定义为相对于各独立组成部分进行简单汇总而形成的整体的表现,即共生互长的关系,所体现的是一种整体效益大于各独立组成部分总和的增值效应[4]。诺顿和卡普兰( 2006) 研究了战略与组织的协同,阐述了清除组织内部战略执行障碍,在组织内部创造跨部门的、关注企业整体的战略协同效应。霍夫和斯卡奈德尔将协同定义为各个独立组成部分汇总后产生的“共同效应”[5],强调协同要素之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潘开灵( 2006) 等认为,管理协同是以协同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管理方法、手段促使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要素按照协同方式进行整合,相互作用、相互合作和协调而实现一致性和互补性,使系统产生整体作用大于各要素作用力之和的系统管理方法[7]。以上两个协同实际上系统协同理论和管理协同理论。
在协同机制演变理论研究中Lichtenstein和McKelvey(2002)将协同演进分解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横向是指同级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纵向是指组织与其高层次之间的互动关系[7]。他们还提出协同演变会发生在不同的层面,例如以企业为例,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相互影响是在宏观层面,而企业内部之间的协调互动关系处理微观层面。在协同机制管理上McKelvey(2002)提出了如何管理协同演进,协同演进的速度等新的研究方向。我国学者陆圆圆在企业层面进行战略动态演进过程与战略和环境交叉想过作用进行协同管理研究,从而验证战略进攻性对环境作用的关系。在协同关系测度研究中,刘井强构建了项目组合与企业展露协同测度标注体系和评价方法。在交叉学科和治理协同领域铁重远等通过研究认为,为了达到学科交叉的成功,管理者应该在学科交叉后切实针对交叉学科智力资本协同效应所具备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对组织的构造、制度、人力状况与管理系统等进行有效把握,使学科交叉双方的智力资本能够有效地融为一体并发挥其功效,达到最大限度的协同效应,从而满足科研组织长期的发展的目标与需求[8]。
协同机制在复杂性科学研究中的状况。复杂性科学在相关研究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被广泛的定义为“21世纪科学”,最初的复杂性科学被分为耗散结构、控制论、协同学等,因此协同学其本身包含在复杂性科学在内,随着复杂性科学的发展,尤其发展到新世纪,复杂性科学更趋于综合研究,打破原有科学的界限,不再进行学科分别进行,这进一步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著名的SFI研究所主要的研究领域就是复杂自适应系统、混沌边缘和系统进化,尤其需要指出的是,SFI研究所认为,复杂的研究范围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全部领域[9],我们亦可理解为复杂研究包含了所有交叉学科。Beinhocker(1997)认为“复杂适应性系统的核心挑战,在于同时超越冲突着的目标:让战略既稳健又有重点;以不断适应的过程来寻求竞争优势;保守地运作和激进的创新并行;在建立标准和规程的同时保证多样性;优化规模和灵活性。”实际上建立标准和规程、优化规模和灵活亦是协同机制的建立。
1.3 论文总体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论文总体思路
首先交叉学科智力资本协同机制的研究以智力资本论、组织生态系统理论,耗散结构理论以及协同学等理为理论依据,通过混沌学、进化理论等复杂性科学为工具,形成协同机制优化的理论基础。然后从交叉学科智力资本系统的复查性和混沌性出发,运用logistic映射与tent映射分析手段,分析交叉智力资本系统的复查性特征,并应用测度方法进行数学仿真,在此基础上提出混沌性特征,运用li-york定理和logistic方程对交叉智力资本系统混沌性进行数学描述。
其次对交叉学科智力资本协同的内部动力研究出发,以协同化模型分析其协同的外部形成基础;从交叉学科科研组织内部的出发,宏观的分析协同性和混沌性的共同作用,即协同是将混沌的无序向协同的有序发展;另外交叉学科科研组织的适应外部的过程就是环境协同演变的过程,最终得出交叉学科智力资本协同的实质。
最后构建协同机制模式,以结构资本等维度分析最终的目标,通过优化协同机制原理以及框架,用混沌化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仿真。
1.3.2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方法
三个维度构建交叉学科智力资本系统协同度测评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一)研究方法的特征。研究方法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理论量化分析与实际分析相结合。在交叉学科智力资本的复杂性与混沌性、协同效应分析、机制构建等方面分别采用数学描述、维度分析、仿真演示等量化方法,并运用了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协同学的基础理论,对协同机制进行可跨学科的研究。在案例选取中以代表性的项目为样本,实证分析和验证协同机制对团体、组织的显著影响,希望通过研究帮助我们进一步阐述交叉学科智力资本协同机制对团体、组织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二是理论量化描述方式多样,本文在第三章运用混沌理论,用信息熵模型对协同机制的进行测度分析,并应用li-york定理和logistic方程对交叉学科智力资本系统混沌性进行数学描述。第四章从交叉学科科研组织内部的视角、从交叉学科科研组织外部的视角对协同的过程进行阐述。第五、六章也分别应用数学建模、建模分析、模型仿真等跨学科研究手段。
(二)模型与方法研究。应用信息熵模型对协同机制的复杂性进行测度,应用Logistic方程分析协同系统的混沌性并进行数学描述,应用Logistic改进模型分析协同进化特性。构建模型对协同机制形成和优化进行仿真。参照协同优化的方法构建建交叉学科智力协同机制优化框架,对运行中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关键点进行优化,运用混沌优化方法构建交叉学科智力资本协同机制优化模型并进行仿真。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