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改革研究

摘  要

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打造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随着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全力以赴推动我国乡村经济快速发展,这也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新时代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着力加快构建新的乡村治理格局。

本论文采用实地研究的方式,通过对B乡居民的访谈,了解到B乡目前主要面临干部队伍老化、经济结构单一、教育医疗资源匮乏、文娱设施利用率低、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结合目前B乡的问题分析其背后原因主要是农民观念落后、干部素质不强、政府规划缺位、城乡发展失衡、制度保障缺失等,进而提出B乡可以从明确治理主体、发展B乡经济、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制度保障、创新治理模式五方面入手,来建设美丽生态乡村。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治理;“B乡”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2022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农村全体贫困人口全部顺利实现了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的重大任务顺利完成,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可以载入中国历史的伟大奇迹!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带领着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足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摘掉贫困的帽子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开始。我们一定坚持要切实地做好巩固农业脱贫攻坚战成果与推进乡村经济振兴发展工作的有效衔接,要紧紧围绕着我国当前所处的新发展战略时期、落实国家新发展战略思想、构造国家新发展战略格局,坚持推动农业和其他农村经济优先发展,走一条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经济振兴之路,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促进了农村的全面健康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前进,推动整个乡镇整体治理的全面落实,力争达到整体乡村治理制度的现代化。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制度的末端,乡村治理水平对国家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要影响。实施乡村治理活动有利于保障群众的利益,促进乡村地区发展进而推动城乡协同发展。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基层治理体系是国家公共管理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事关我国各项制度的推行与实施,对我国乡村繁荣发展意义非凡。本文从实际问题出发,以宽甸满族自治县B乡为考察对象,通过实地考察B乡乡村治理问题,分析B乡面临的治理困境原因,以期寻找B乡乡村治理的方法,提出解决措施。本文进行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论探索,丰富了我国基层治理理论相关内容。宽甸满族自治县B乡的乡村治理,有其独特性,通过对B乡乡村治理的研究,将更有利于研究我国北方其他地区的治理问题。

2.现实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体目标,而乡村治理方面则被认为是推动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坚实基石。 B乡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小镇,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将乡村整体治理得和谐、有活力,将会提升农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通过分析B乡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治理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B乡乡村治理的对策,充分发挥B乡的示范作用,丰富我国北方地区乡村治理的个案研究成果。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所倡议的“三农”精神是建设特色乡村的的重要战略,对推动我国“三农”工作起着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内容包括涵盖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并且致力于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期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最终目标。

乡村经济振兴主要涉及五个重点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农村产业振兴,时代要发展,产业是基础;第二部分是人才的振兴,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要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专业性人才;第三部分是文化的振兴,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灵魂,要加强广大中国人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建设,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第四部分是生态振兴,要坚持绿色发展,整治农村突出环境问题,优化人居环境;第五部分是组织振兴,发挥组织的带头作用,健全现代化乡村治理体制,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二)乡村治理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徐勇教授于1988年第一次正式提出“乡村治理”这一理论,由此开启了我国社会学界对“乡村治理”问题的研究。学者党国英认为,乡村治理主体为村委会或其他社会团体,本质是一种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活动。这些主体的产生过程,相互之前的联系,构成了乡村治理的运行机制;张润泽,杨华认为,乡村治理并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乡村治理应是对乡村社会进行综合管理,透过该视角,对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 文化、生活各方面进行观察,进而更宏观的看到农村社会。可以发现,目前对于“乡村治理”概念核心内容的探讨都是围绕着乡村治理主体进行讨论,都是指主体通过一定手段对乡村进行综合管理的过程。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宽甸县B乡基本概况及治理问题

(一)B乡基本概况及治理现状

1.B乡基本概况

B乡是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的一个下辖乡镇,位于宽甸县北部,距县城70公里,东与牛毛坞为邻,南与大川头接壤,西与双山子毗连,北与桓仁八里甸交界,总面积30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米以上,地势高陇,气候较冷,夏季最高温度在30-33℃,冬季最低温度-35℃,素有“宽北小高原”之称,全镇耕地面积1539亩,山坡地多为林壤土,主产玉米、大豆等。下辖5个行政村,人口10638人。B乡有丰富的矿藏资源,至今已发现30余种。全镇四面环丘山,森林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森林覆盖率可达8%,丰富的林业和水生资源为以林带动的新兴产业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B乡治理现状

(1)治理主体

B乡目前治理主体主要有B乡政府、B乡各村党组织、村民等。B乡政府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担任“中间人”的角色,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乡政府传达给基层。在该过程中,B乡镇政府不仅要做到对上级政策的深刻领悟,并做好下级信息的及时反馈,对下也要了解村党组织的工作情况,当村党组织面临问题时要及时给予帮助。

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即各村党组织,它们不仅要推进农村基层党建,还要领导乡村内部的日常生活。B乡受限于经济水平,乡村社会的发展相对滞后,出现先天发展不足、后期动力缺乏的局面,这为B乡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加大了难度。

村民是乡村治理中最为重要的主体,村民参与村内事务的热情、能力直接影响到乡村治理的最终效果。B乡各乡村在处理集体事务时,普遍采取的办法就是“一事一议”政策,让其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的过程中来,真正将人民当家做主落到实处。

(2)治理内容

经济方面:B乡是典型的北方小镇,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 B 乡全力地调整了产业结构,依托其自身资源和自然环境条件,突出了山区的特色,建立起以采矿业开发和森林生态建设两大产业为主,林蛙养殖、食用菌种植两大产品为辅的山区特色工业镇,带动当地人均收入。B乡5个村落2022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中,Y村总收入为9000元,主要包含禾丰鸡场的租地收入6000元和3000元的荒地承包费;J村总收入为3000元,来源于村集体土地的承包费;F村总收入为3000元,该收入为售卖果树的收入,属于一次性收益;X村总收入为1650元,该收入于荒地承包费;B村总收入为13300元,该收入主要来源于香菇基地土地承包的抽成。

教育医疗方面:教育是广大群众关心的民生大事儿,能享受高质量、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孩子至关重要,这是改变他们人生的重要一步。B乡有一所中学,有教师33人,全校5个教学班级,学生175人;辖区内有4所小学,共有学生104人,小学分布于B乡各个村,有一所小学有6个班级,其余小学4个班级。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就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健康屏障。目前B乡5个行政村都有卫生所,都配有村医。分布在村民家里的卫生所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方面:文娱设施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构建精神文明社会的好去处。通过实地的走访我发现,尽管B乡的每个村落都有文娱设施,图书馆,戏台,但大多数处于长期闲置状态。

生态环境方面:B乡多条河流污染,在春夏之际,可以经常看到河水污浊、山区荒漠化、森林资源被破坏。同时B乡部分村落垃圾随意倾倒、污水排放无限制、荒草遍地、村容村貌不整、厕所异味等。

(二)B乡乡村治理问题

在与村民及政府工作人员的访谈中,也发现了B乡目前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治理主体和治理内容两方面进行归纳。治理主体体现在干部队伍的组建上,治理内容从经济、教育、文化设施、乡村环境几方面分析。

1.干部队伍老化,文化素质不高

乡村治理能力的发挥与我们的干部有着密不可分是关系,而干部队伍的能动性关系着乡村的治理水平,为充分了解B乡村的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我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到B乡各村的村委人员构成情况如下。

表3.1  B乡下辖乡村村委人员组成情况

村委名称BFXYJ
村委干部总数55555
干部平均年龄5250555354
35周岁以下01000
35-45周岁01011
45-55周岁21112
55周岁以上32432
大专及以上02011
高中31112
初中及以下22432

透过文中数据不难发现。B乡的5个行政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均在50周岁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仅占16%,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比高达52%。B乡各村委班子老龄化严重,青年干部较少,后备力量不足,现有干部普遍存在学历不高问题,对于工作的开展能动性较弱,制约了B乡整体的治理能力,阻碍了B乡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2.经济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薄弱

B乡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不能够满足当地特色农产品加工的需求。通过对B乡5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来源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比较低,无法满足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活的需求,而且收入来源不稳定,客观上也限制了B乡的乡村治理。

3.教育资源不足,医疗水平低

教学班级不全导致部分大龄小学生,小学分布范围的广阔导致部分留守家庭存在上学距离遥远等问题。同时受限于经济条件,部分教师常年得不到培训及晋升机会,教学热情不高,教学成绩比较一般。

目前B乡5个行政村都有卫生所,且都配有村医,但卫生所的建设标准距离“标准化卫生室”仍有较大差距,甚至有些卫生所直接设在村医家中,而村中的多数村医无专业的执业医师资格证,导致农村诊所的医疗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尽管目前对村医的上任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工资收入、社会地位等影响,年轻人不愿意到农村做村医,而“老村医”却没有相关的职业资格,因此村医制度的推广举步维艰。目前开设在村民家里的卫生所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卫生所只能开具简单的感冒、发烧药,有时也会因为药物的长期不流通导致药物过期而失效,对于稍微严重一点的症状只能选择到70公里外的县城就医,既耽误了对群众的救治,也影响群众的就医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4.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低,文明意识薄弱

通过实地的走访我发现,尽管B乡的每个村落都有文娱设施,但其存在设施不健全,利用率低的问题。有些文娱设施配套不完善,存在年久失修问题,而各个村的健身器材分布较为分散,使用人数少,多数处于闲置状态。对于农家书屋则由于村级活动场所空间的限制,多半与办公室混为一谈,起不到供群众使用的作用。此外,由于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于书籍的使用也存在借而不阅的状态,甚至借而不还。目前居住在B乡各村的以老人、妇女、儿童居多,篮球场等多数成为摆设。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即便是“送戏下乡”,额外支出的费用也令乡政府捉襟见肘,因此戏台也成了摆设。尽管每年县城会不定期的举办一些文娱活动下乡,比如电影下乡,但往往也会因为村中常住人口少,居住分散,年龄等各方面原因使得到场率不高,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目的大打折扣。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B乡乡村治理问题成因分析

B 乡目前面临的治理问题主要有经济结构单一,教育医疗水平较低,文娱设施利用不足,乡镇及村两委班子人员老化,生态环境恶化。通过主体分析法,对B乡目前面临的治理问题进行分析,从农民观念、干部素质、政府规划、城乡发展、制度保障5方面来挖掘B乡乡村治理问题背后的原因。

(一)农民观念落后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既是乡村治理治理的主体,同时也是客体,但部分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影响了B乡的治理过程。

传统思想严重。部分农民存在较深的恋土情节,即使外出务工能够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但担心工作的不稳定,害怕面临失业风险,即使家庭已离开农村多年,一些旧有的住宅和宅基地始终处于闲置状态,但仍不愿交出所有权,认为这是祖上留下来的,留着是对老祖宗的一种尊重甚至是念想,这样传统的思想与当下倡导的新风尚相违背。

法律意识淡薄。B乡常住人口多为三留人员,普遍学历低、法律意识淡薄,固有思维严重,比如大多数村民认为祖上留下来的土地自己具有继承权,殊不知村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不享有所有权,所以不能继承,再加上现行与土地制度相关的法律不够完善,农民与生俱来的土地观念也给B乡的治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干部素质不强

作为B乡工作的带头人,我们的村委干部以居住在村落多年的老人为主,他们文化素质不高,缺少新观念,对政策的理解不到位,带领乡民脱贫致富的方法不多,甚至部分领导干部工作在乡村,生活在市区,只有重要会议才返乡,并不能及时给群众提供服务。同时,通过走访了解到,B、Y行政村中的党组织存在班子不团结,书记责任意识缺位、凝聚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都间接导致了B乡治理能力不强、服务不优。

(三)政府规划缺位

乡村振兴战略下,各级政府无疑是我们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政策制定者和指挥者的角色,发挥着统领全局的作用。但国家之前的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工业之上,造成了农村整体规划滞后、管理滞后,在新农村建设中,B乡由于缺少专业的、具体的、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导致村庄布局不合理,道路挤占公共设施等问题,而原有的房屋坐落不整齐、新旧不一、闲置率高等问题又为下一步的规划提出挑战。

由于人口的搬迁,一些闲置的房屋也成为乡村治理的绊脚石。虽然目前的土地确权工作早已完成,但受限于农民法律意识的薄弱,对原占有的集体土地仍“据理力争”,直接导致土地流转困难,造成土地撂荒。此外乡镇集体经济的薄弱,导致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难以达到相应标准,也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

(四)城乡发展失衡

城镇居民的收入高,对于产业匮乏的B乡,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土地,属于典型的

“靠天吃饭”,单一的收入结构难以满足农民的日常生活需要,这就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进行转移,造成B乡内部的“空心化”。而在B乡中,外出务工人员约占总人口的30%。城市内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卫生和健康环境、丰富的文化活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都在吸引着农村居民到城市就业生活。即使面对高昂的房价,但是许多有能力的居民还是会举全家之力让青壮年在城市安家,享受城市带来的便利。目前B乡中在城市购房户数已达总数的33.3%。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xsai.com/news/3301.htm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