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层部队青年官兵的能力对于部队的建设和实战能力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索如何提高基层部队青年官兵的能力,强化部队建设和实战能力。从部队青年官兵能力的定义和重要性入手,本文论述了基层部队青年官兵现阶段的能力需求,包括紧贴现代战争形势的需要、适应复杂多变的部队工作环境、掌握多种军事专业技能以及具备创新和领导才能等方面。同时,本文也分析了影响基层部队青年官兵能力提升的困境,包括要素不足、战斗力考核压力过大、基层干部能力要求有所偏颇以及部队组织机制不利于人才的培养等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策略来提高基层部队青年官兵的能力,包括增加培训资源和机会、提高对基层干部的能力期望值、强化部队组织机制中的激励机制以及建立更加灵活的招募和晋升体系等。这些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基层部队青年官兵的能力,提高部队的建设和实战能力,以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
关键词:青年官兵;能力;实战能力
一、引言
基层部队青年官兵的能力对于部队的建设和实战能力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安全环境的变化,都使得部队的建设和实战能力更加紧迫和重要。因此,如何提高基层部队青年官兵的能力已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从部队青年官兵能力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基层部队青年官兵能力需求以及提升策略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基层部队青年官兵的能力。
二、部队青年官兵能力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一)部队青年官兵能力
部队青年官兵能力的定义是指官兵在部队工作和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技能和素质,包括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判断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心理素质等。技术能力是指官兵掌握和运用学科专业知识进行作战和训练的能力,包括武器装备操作、战术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指官兵在部队内外的事务中,有效完成任务、协调各方、履行职责的能力,包括计划组织、信息管理、资源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判断分析能力是指官兵在面对复杂状况时,作出准确判断和及时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的能力,包括决策分析、问题解决、危机处理等方面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是指官兵与上下级、队友、对外等各方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和有效协调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书面沟通、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能力;领导管理能力是指官兵在战斗和训练中,有效地领导和管理部下,营造优秀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战斗状态的能力,包括指挥管理、团队建设、激励奖惩等方面的能力;心理素质是指官兵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具有精神韧性和抗压能力,包括自我管理、心理调适、心理疾病防治等方面的能力。
(二)部队青年官兵能力的重要性
部队青年官兵能力的重要性在于其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能力。官兵作为军队的基本组成单元,其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效能。首先,高水平的技术能力是部队完成任务和赢得战斗的必要条件之一。优秀的技术能力能够在实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保证部队的现代化水平和战斗力有效性,使部队具备响应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对能力。其次,扎实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能提高部队的执行效率。当官兵具备较高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时,他们在保障和执行任务时的效率更高,不仅可以缩短执行时间,同时还可以大大降低操作风险和避免浪费资源和时间的情况。此外,领导和沟通的能力对于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士气是至关重要的。官兵需时刻保持战斗状态,保证行动力和精神状态的良好,这需要强大的领导力和沟通能力确保部队的内部沟通顺畅。最后,官兵的心理素质对于部队的士气和士兵身体健康也非常重要。强有力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士兵在艰苦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战斗状态,并保证士兵身心健康不受损害。
三、基层部队青年官兵能力需求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迎来了新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科技装备、战斗模式的深度转型,而这种变革对于部队青年官兵能力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基层部队青年官兵能力需求。
(一)“紧贴现代战争形势的需要”
在现代战争发展的背景下,军队的高效作战需求改变了以往的作战模式,现代化建设也引入了新型装备和技术,这就需要部队青年官兵能够紧贴现代战争形势进行科学应对。青年官兵需要深入学习现代战争背景下,卫国戍边、反恐维稳、国际维和等多项军事任务的策略和战术。反恐维稳、国际维和等任务为官兵提供了机会,他们需要在跨区域和跨界面的复杂环境下,在迅速变化的战场中勇于应战,迅速融入,准确判断难度和风险,并做出适切反应。
(二)“适应复杂多变的部队工作环境”
在军队工作环境中,一般处在边远基地、复杂气候环境等复杂情况中,面临着艰苦卓绝、特殊危险等情境。因此,部队青年官兵要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以顺利的完成各项任务。青年官兵需要在部队捍卫领土、维护秩序等任务中展现出合理思考和快速反应能力。青年官兵不能仅仅是依靠技能,他们需要拥有更宽的视野,学习最好的作战方法,包括学习新的武器和战术,以更多元化的视角灵活应对。
(三)“掌握多种军事专业技能”
青年官兵要满足现代军事现代化的要求,必须掌握丰富而精深的军事专业技能。青年官兵需要具备良好的基本军事素养,包括功夫、心理素质等等。其次,他们在掌握军事技能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训练和实践以保持自己的专业技能,甚至需要对现有的技能进行升级和优化。
(四)“具备创新和领导才能”
部队青年官兵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实战化能力、专业技能的提升,还包括创新和领导才能的提高。首先,部队青年官兵需要具备个人创新能力。青年官兵应注意到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意念。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战场中,灵活地处理各种问题,并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就需要官兵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其次,部队青年官兵需要具备领导才能,即要能够对士兵发挥良好的引领作用。通过带兵训练和实际操作,领导能力得到良好锻炼,使其拥有出色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总之,部队青年官兵能力的提升与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能力息息相关。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们需要紧贴现代战争形势、适应复杂多变的部队工作环境、掌握多种军事专业技能、具备创新和领导才能,以避免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问题和错误,且能更好地为保障和提升国家安全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四、提升基层部队青年官兵能力的困境
(一)受限于培训资源不足
在军队中,培养和提高官兵的能力,尤其是基层部队青年官兵的能力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一个最为常见的困境就是基层部队青年官兵受限于培训资源不足。
培训资源的不足是一项基础性的问题,它会直接影响到军队官兵的训练质量和能力提升。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基层部队青年官兵的培训时间和资源受限。由于工作为主要任务,基层部队青年官兵往往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接受培训,培训时间较短,培训的密度和精度都不高。这就导致了培训中的短板突出,使得能力提升达不到预期目标。
其次,很多基层部队缺乏充足的培训资源,特别是一些贫困的军营,例如合适的教官、能满足部队实际需要的培训设备、培训材料等,都很难得到保证。这就限制了受训人员的培训质量和效果。
此外,由于军队所需人员的数量、时间和资金都是非常有限的,导致培训资源的分配问题难以得到完美的解决。当一些部队不能得到应有的培训资源时,难免会有些良才半途出走,甚至有人因为年龄限制被迫离开了军队
(二)战斗力考核压力过大
在我军的发展历程中,基层部队青年官兵的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提升他们能力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其中,战斗力考核压力过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提升基层部队青年官兵能力产生了不小的阻力。
作为我军的重要考核指标,战斗力考核对基层部队青年官兵的压力始终存在。特别是在执行任务时,官兵要面对战场环境的未知性和复杂性,不断面对各种挑战和考验,而考核的结果往往对青年官兵的晋升、职务安排、待遇等产生直接影响,这使得战斗力考核的负担在实际操作中接近于过载。
面对着战斗力考核的压力,基层部队青年官兵的能力提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一些单位,基层官兵因为过于强调考核,而忽略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导致很多官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水平不能满足日益严苛的考核要求。此外,对于那些想要开展更广阔视野、进行针对性学习、提升个人能力的官兵来说,战斗力考核的压力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种心理包袱。
(三)对基层干部的能力要求有所偏颇
随着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基层部队战斗指挥需要更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然而,在现实中,一些部队的基层干部却面临着一些能力不足、不全面的问题,这导致了基层部队青年官兵能力提升的困境之一——对基层干部的能力要求有所偏颇。
首先,对基层干部的能力要求有所偏颇的典型表现是忽视实战运用的综合素质。有些领导者对基层干部的任职时,刻意忽视他们的军事素质、作战能力和指挥经验,强调看重其文化层次或其他领袖素质。这样,使得有些基层干部只注重家学渊源、政治素质高、人脉关系广而忽视军事素质的提升。而这些基层干部如果突然面临战斗指挥和实战演练的挑战,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
其次,对基层干部的能力要求有所偏颇的另一典型表现是忽视部队灵活应对的软实力训练。有些领导者虽然很重视基层干部的技术水平和作战指挥能力,但却忽视了教育培训和软技能的训练。这类训练包括心理素质、统筹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决策能力等。如果仅仅只通过科技手段提升硬件素质而没能更强调软实力的训练,仍会导致基层干部在实战应用中出现烦躁和困难的情况。
最后,对基层干部的能力要求有所偏颇的问题还表现为部队干部训练的缺陷。这其中表现在将基层干部都刻意恶化在其它领域的经验,或特别强调在指挥战斗时出色的表现,忽视了自身道德修养与素质修建的训练。然而,干部作为军队的中坚力量,其思想、品质、作风等素质是否过硬无疑是部队能否履行起其使命任务和完成战斗的重要前提。
(四)部队组织机制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作为我军最基层的战斗力量,基层部队的青年官兵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整体战斗力。然而,当前基层部队中存在一些困境,阻碍着基层部队青年官兵的能力提升,其中之一便是部队组织机制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一些基层部队中,由于领导干部的岗位间调配不够科学合理,干部虽然能力素质较高,却可能因为分配不当而出现浪费。由于部队机构与传统层级过于复杂,很难把干部配置得非常合理,导致某些部门人才缺乏,而某些领导干部则清闲无事。这样,很容易使得优秀人才被埋没,尤其是在创新性工作中发现问题、领导重大项目中发挥一定能力的人,追求升迁和更高的领导职位的愿望减弱,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在一些基层部队中,由于一些岗位的职务权利过于庞大,触手可达甚至涉及多个工作领域,很容易使有些队员因为不够突出业绩或没有得到足够的赞誉,而挤压其工作空间、意愿等导致其才能受到限制。一些组织首先看重的是与领导保持关系,而忽略了优秀工作业绩;对于一些想突出实践或创新能力,但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往往无法施展其才能,成为基层部队人才培养的一种困境。
此外,由于基层部队职责的特殊性,很多情况下容易滋生繁琐的行政管理程序,导致青年官兵的时间被过多占据,给他们的工作能力提升带来负面影响,使得其发挥可能受到抑制。部队管理中还存在其他问题,如职业生涯规划不充分、基层干部薪酬待遇过低以及缺乏成果回报等。
五、提高基层部队青年官兵能力的策略
(一)增加培训资源和机会
基层部队青年官兵是国家武装力量的基石,提高他们的能力是军队建设的重要一环。然而,在提升基层部队青年官兵能力方面,受限于培训资源有限、培训机会不足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加强基层部队青年官兵培训,增加培训资源和机会,是提升他们能力的重要策略。
1.增加培训资源
加强人才培训:基层部队青年官兵的人才培训,应重视能力培养,发挥培训机构教学角色。通过高效的培训机构和培训方式,融合现代人才培养理念,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强化官兵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充实教材:加强培训资源的另一方面,应加强各类培训教材的研发,满足官兵对各类课程的需求,同时更新现有课件,提高培训的实用性。
强化物资保障:增加培训资源的同时,也应加大物质、资金等方面的保障力度,为基层部队青年官兵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培训条件。
2.增加培训机会
加强部队转换:大力加强部队轮转、专业学习等等,确保官兵能有较好的学习机会,利用机会进行更为广泛和多元的学习。
借助现代科技:借助现代科技,可以通过网络教育、远程培训等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及人数限制,便利官兵的学习。
完善军民合作:加强军民合作,充分利用民间培训机构、高校等各种资源,扩大官兵培训的覆盖面、深度、广度。
总之,增强基层部队青年官兵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是我军建设的重要一环。为了提高基层部队青年官兵的能力,必须加大培训资源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基层部队青年官兵的培训质量,为官兵的抗战生涯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二)提高对基层干部的能力期望值
为了解决基层部队青年官兵能力提升的困境,我们需要一系列的策略来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其中,提高对基层干部的能力期望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第一,提高对基层干部的能力期望值可以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将更高的能力期望值置于基层干部头上,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使命要求和基层战斗初期条件。这样,他们将不仅仅把工作看作是任务,而是把自己的任务看作是责任,深刻感觉到自己的责任所在。在此基础上,他们将更加主动、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和调动支持,着力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第二,提高对基层干部的能力期望值有助于拓展他们的视野和知识结构。随着如今军事科技不断发展与变革,单一的战斗指挥的胜与败成为影响军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层干部如何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则是成功完成任务的重要槛。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向基层干部传导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在训练、战斗指挥和执勤中指导开展某一任务和运动中体现特种作战时的新要求。
第三,提高对基层干部的能力期望值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能力意识。基层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很可能与任务发生冲突,面临各种挑战。对于这些问题,只有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解决。同时,在面临问题时,自我意识的存在也有助于基层干部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引导他们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四,提高对基层干部的能力期望值还可促使他们积极学习,培养优秀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经验,并通过任务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将使其能力快速增长,在保障和维护国家利益、军队利益的过程中展现出强大的动力。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