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小学生生理、心理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导致了在学习与生活中许多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本论文以当今小学生存在不良行为习惯中的贪玩、懒惰和撒谎行为为研究对象,并对烟台市S小学教师进行访谈,从小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四个方面入手,对上述行为的形成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转化策略,如提高小学生自控力、增强教师责任意识、改变家长教育方式等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得出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形成教育合力,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才能得到有效转化,同时为小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使小学生走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
关键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原因;转化策略
Abstract
Primary school is a golden period for a person’s behavior habits. The development of pupil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is not perfect, which leads to the emergence of many bad behavior habits in study and life. This paper in today’s pupils bad behavior of naughty, lazy and lying behavio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interviews with Yantai S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from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chool, family, social four aspects,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above behavior, put forward the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such as improve pupils self-control, enhance teachers’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change the way of parent education to help pupils form good behavior habits.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only the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form an educational force, pupils’ bad behavior habits can be effectively transformed,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o tha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alk on the right track of life.
Keywords:Students; bad behavior habits; formation reasons;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目的
小学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生扮演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角色,关乎着祖国的发展和未来,因此家庭、社会、学校必须担此重任,牢牢抓住这一关键时期,通过发挥各方的教育作用,实施相对应的转化策略来帮助小学生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实现最终的教育目的,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造就小学生精彩人生。
(二)研究意义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是当前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为切入点,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包括小学生自身心理特点的影响、教师与班级环境的影响以及家长与家庭氛围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本文也对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启示,为教育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和中国期刊网等途径收集了有关“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原因;转化策略”等关键词,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参考依据。
2.访谈法
访谈法是一种通过问答的方式获取研究对象主观经验、态度和感受等信息的研究方法,旨在深入了解被访者的内心想法和行为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研究问题。本研究对烟台市S小学教师进行访谈,通过访谈结果分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进而分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最后的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在现代教育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将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研究中,有关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主要涉及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其中,家庭教育是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美国的研究显示,无论家庭收入高低,仅仅妈妈在家的小学生问题行为率都比妈妈在职的小学生高出50%(Kohyama Jun, 2020)[1]。另外,家庭内是否有父母离异、是否有家庭暴力,也与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相关。
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因素之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研究表明,如果学校周围的社区环境好,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减少。反之,如果附近的社区环境不好,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增加(Takuya Ueno,Hideaki Komiya, 2018)[2]。
学校教育也会对小学生行为习惯产生影响。加拿大的一项研究显示,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与其学习成绩相关,优秀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自我管理,优秀的校内社会支持可以降低小学生的问题行为率(Juan Zhang, 2028)[3]。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的研究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主要涉及个体因素、教师与班级环境和家庭教育等因素。个体因素包括小学生自身心理特点,如意志力弱,自控力差,自身缺乏上进心等。这些因素可能成为小学生发展健康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王丽霞,2020)[4]。
教师与班级环境也是影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研究表明,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与教师的工作上的失误有关,如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学过程中的纪律不严格,等等(彭婉琦,2019)[5]。同时,班级中良莠不齐的同学亦会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造成影响。
最后,家庭教育是影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些研究表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氛围不良等都会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影响。例如,家长忽略学生的问题行为,家庭缺乏良好的沟通意愿等因素,均会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不良影响(李孔玉,2018)[6]。
综上所述,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在国内外教育研究领域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需要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其局限性,并不断探索更科学、有效的对策以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
通过日常的活动与交往会发现当今的小学生具有许多优良的行为习惯,如勤奋好学、乐观坚毅的习惯;明辨是非、自律自持的习惯;尊敬父母、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诚实守信、守时惜时的习惯等,然而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现象,一部分小学生养成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不良行为方式长期积累的结果,是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影响所造成的,研究发现,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现状主要表现为如下三点。
(一)注意力不集中
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以往许多学校教师或教育界专家对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大量研究结果反映,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集中表现在:放学回家总是先玩再做家庭作业、做作业追求速度不求质量、沉迷手机游戏无法自拔、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书写不认真、做题马马虎虎、边玩边做等等。上述种种表现大多都是由贪玩引起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给小学生自身、家长及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以下是对烟台市S小学教师的访谈对话:
记者:您好,请问您是在S小学任教的教师吗?
教师:是的,我在S小学任教。
记者:我们做这次访谈,是想了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您觉得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哪些表现?
教师: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品行不端、书写不认真、做作业追求速度而不是质量等方面。
记者:这些行为会对学生有什么影响?
教师:这些不良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品行,耽误了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记者:您认为学校和家长如何应对这些不良行为?
教师: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合作,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例如通过集体活动和故事分享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注意力和品行,提高学习兴趣。家长可以配合学校的教学方法,给孩子以声音和意见,同时建立良好的家庭和谐关系。
记者:最后,请问您为什么认为这些不良行为有这样的表现?
教师:其实这些不良行为主要是由学生自己的贪玩引起的,我们教师需要通过教育引导和严格的管理来纠正这些不良行为。同时,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以上访谈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合作,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养成优良的品行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需要被反复督促
具有懒惰行为的小学生通常会有得过且过的心理,遇到任何事情能不做就不做,没有任何时间观念,每天浑浑噩噩,在学习上更是没有要去努力的想法,“摆烂摊”是家常便饭,当被问责时总会为自己的懒惰找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懒惰的思想一定会导致行为上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耳边常常会围绕着这些声音:“你什么时候能写写你的作业”、“自己能不能收拾收拾房间”等,由此可知懒惰使小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和拖沓现象,父母能帮助做的事不会多管,写作业需要被反复督促,做事丢三落四、总因赖床而迟到,对自身形象更是毫不在乎,没有父母提醒从不洗澡和更换衣物,明知道这些事情应该亲自去做,但迟迟不愿行动起来,靠硬挺完成每一件事。以下是对烟台市S小学教师的访谈对话:
记者:您好,请问您是在S小学任教的教师吗?
教师:是的,我在S小学任教。
记者:我们做这次访谈,是想了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您觉得小学生中有哪些表现需要被反复督促?
教师:小学生中表现懒惰、拖沓、依赖心理比较严重,需要被反复督促的行为包括写作业、个人卫生习惯、时间观念等方面。
记者:这些行为会对学生有什么影响?
教师:这些不良行为会影响学生的品行教育和学习成绩,学校和家长都需要重视这些问题,及时纠正。
记者:您觉得家长和学校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教师:家长可以多关注孩子的日常习惯,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也可以增加一些外出活动和社会实践课,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记者:最后,您认为小学生懒惰的行为是怎样的形成的?
教师:小学生懒惰的行为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自我激励的能力,对于任务完成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奖励机制,同时由于长期被家长、教师等人的过度要求与帮助,产生了依赖心理。
通过以上访谈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的懒惰行为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自我激励的能力和长期被家长、教师等人的过度要求与帮助。因此,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引导,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注重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学习。
(三)习惯性撒谎
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诚实守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下,撒谎这一现象逐渐呈上升趋势,而且普遍存在于小学生群体中。曾在一项调查研究中提到,一个心理研究小组利用三年时间调查了全国430个家庭,发现有50%的学生3岁就开始说谎,到9岁时说过谎的孩子达70%,这些谎言中有与家长间的谎言,有与教师间的谎言,有与朋友间的谎言,有对自己说的谎言等,用来欺骗他人或是欺骗自己。以下是对烟台市S小学教师的访谈对话:
记者:您好,请问您是在S小学任教的教师吗?
教师:是的,我在S小学任教。
记者:我们做这次访谈,是想了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您觉得小学生中有哪些表现是习惯性撒谎?
教师:小学生中习惯性撒谎的表现包括与家长、教师、同学之间的谎言,甚至对自己说的谎言也居多。
记者:习惯性撒谎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
教师:习惯性撒谎会导致学生产生依赖和失信的心理,影响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记者:您认为家长和学校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教师: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了解孩子撒谎的原因,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学校则应该增加课程中的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素质。
记者:最后,您认为小学生习惯性撒谎的根源是什么?
教师:小学生习惯性撒谎的根源可能是他们的环境中给予他们太多的压力和要求,让他们感到不安和自卑,或者是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以上访谈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习惯性撒谎的根源可能是环境给予他们太多压力和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学校和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品德素质,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理解孩子的心理,正确引导他们发展健康的行为习惯。
四、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就目前小学生存在的贪玩、懒惰、撒谎三种主要不良行为习惯来看,形成的原因通常会涉及到学习与生活中的种种方面。其中,受小学生自身心理特点、教师与班级环境、家长教育方式与家庭氛围、互联网与社会环境四方面的影响最为深刻,这些因素为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一)受小学生自身心理特点的影响
小学生意志力弱,自控力差。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心理发展往往落后于成年人,具有不稳定、不成熟、不完善等特点。一方面,小学生无法管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耐心也十分有限,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地完成一件事。另一方面,思想上的不成熟导致缺乏对事物正确的判断能力,当身边同学或其他人发出玩耍信号时,头脑中无法进行系统分析,再加以自身需要与欲望的驱使,极易对不良行为产生兴趣,因而产生贪玩的心理和行为。
小学生自身缺乏上进心。一个人是否具有上进心关乎着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它是成功的动力支持,更是开启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小学生之所以缺乏上进心与自身的性格有密切关系,做任何事往往对自己要求较低,很容易得到满足,常常抱有应付的心态,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不负责,这种缺乏竞争的思想与积极进取的态度给予了小学生一个推脱懒惰的借口。
(二)受教师与班级环境的影响
部分教师工作上的失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小学教师都经过了专业的学习与培训,具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能够意识到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其一,一部分教师依然只追求成绩,学习成绩优异的小学生是教师的重点关注对象,而班级中所谓的“差生”往往容易被忽视,甚至怀有“教育‘差生’就是浪费时间”的错误观念。由此可见素质教育只是这些教师“所倡导的理论”,这种观念导致小学生在学习中贪玩、懒惰的心理助长,自暴自弃。
其二,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新奇元素。学习动机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激发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照搬来的课件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出现贪玩、懒惰的行为现象。
其三,还有一部分教师教育方式不当,对犯错误的学生不究其原因便进行批评教育。部分教师容易对成绩优异的学生产生“晕轮效应”,对其认为犯错误的“差生”区别对待,持否定态度,甚至采用体罚、变相体罚等手段,导致小学生为了逃避责罚而撒谎。
班级同辈群体的影响。由同龄人组成的班集体在小学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积极影响。以课堂学习为例,当注意到班级其他同学上课认真听讲时,学生会有意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反之观察到其他同学交头接耳、开小差、进行小动作时,贪玩等不良行为随之产生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由此可见,同辈群体是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一大因素,如同伴喜爱撒谎,这将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再者为了维持人际关系,口出虚伪的“漂亮话”用来取悦他人巩固自身在小群体中的地位。伴随着撒谎行为的滋生,其他不良行为习惯也会陆续出现。
(三)受家长与家庭氛围的影响
小学生受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庭是孩子最初受教育的课堂,父母即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第一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从张玉平[14]的现状分析可得知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言行举止和家庭的环境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深刻影响
其一,家长的溺爱是造成学生贪玩、懒惰的罪魁祸首。这类家长通常会对小学生宠爱有加,纵容小学生,以“孩子还小”为借口替小学生包揽一切生活和学习上的事物,致使学生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又未能在不良行为萌生时及时订正,从而酿成大祸。
其二,小学生撒谎对象是家长,目的是想要逃避家长的批评。造成批评的因素有多种,如家长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高低,社会上小学生私自更改试卷分数的事例比比皆是,这是因为家长往往会对考试发挥失常的小学生采用严肃批评或惩罚的手段,还有一些性格比较暴躁的家长对犯错误的小学生进行教育时会选择训斥责骂的方式,这些都会使小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畏惧心理,不得不用撒谎来保护自己。
其三,“有其父必有其子”,家长的行为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曾有某些新闻报导,家长为逃票谎报小学生的身高以满足一己私欲,这为小学生提供了反面教材,助长了撒谎心理。有另外一些家长本身就缺乏时间概念,懒懒散散,沉迷于娱乐活动,这直接引发了小学生贪玩、懒惰行为。
不良家庭氛围影响。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是学习与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的氛围直接影响到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一种其乐融融、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中造就出的小学生具有一身的优良品质和行为习惯,外部展现出文明礼貌、积极进取、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独立自主等特征,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添砖铺路。相反,生活在一种消极家庭氛围中的小学生会产生不思进取、好吃懒做等不良行为习惯,大大阻碍了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