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述评——现状、不足与展望

摘要

党的二十大以来,在政治新常态下,公务员群体出现了广受诟病的“为官不易”、“官不聊生”的抱怨以及“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等职业倦怠现象。尤其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背景下,公务员队伍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阐述了江苏省M县公务员职业倦怠相关理论概述,并发放调查问卷对被调查地的公务员职业倦怠情况进行实际的调查,之后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总结出了造成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的因素主要出现在组织体制结构、薪酬奖惩制度、社会期待和个人主观情绪等方面,最后结合被调查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创新行政体制、推行激励薪酬制、注重引领社会舆论导向,缓解公务员社会压力以及对公务员自身进行心理疏导等。分析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对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公务员工作效率、促进公务员身心健康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公务员;职业倦怠;薪酬;社会期待

一、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相关理论基础

(一)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概念

公务员职业倦怠是指公务员对所从事的工作所产生的一种疲惫、丧失热情进而厌倦的状态。公务员是我国目前职业倦怠指数较高的职业之一。2008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一份题为《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的首次调查报告指出,公务员是工作倦怠比例最高的职业。2021年《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公务员职业倦怠比例高达43.22%;在不同职业的员工中,政府机关员工工作敬业度最低。

(二)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理论基础

国内相对于国外来说研究时间较晚,研究成果也较少,但还是在近几年的的积累中获得了一些理论成果。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学者更倾向于从行政伦理的角度去研究,认为公务员只要恪守了自身的职业道德,便是规避了职业倦怠。国外的研究更为成熟,相关理论及其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尤其是职业倦怠测量量表等工具的编制与使用都已经较为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对象多集中于教师、医务人员、警察、图书管理员及其他服务行业从业人员,[4]他们认为公职人员的职位应与其工作相匹配。

Maslach与Jackson于1981年编制的职业倦怠量表(MBI)中提出职业倦怠包括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以及个人成就感低等三个维度。[5]职业倦怠量表(MBI)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作倦怠测量工具,在已可查阅的有关工作倦怠的研究中,90%以上的论文和研究报告都采用MBI量表作为测量工具。本文在调查问卷题目的设置上主要使用了此量表的相关方法,尤其在问及公务员压力情绪方面的问题设置重点使用了职业倦怠量表中的维度。

二、江苏省M县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现状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发放

1.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后,结合公务员队伍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设定了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采取了两个角度,分别是公众角度和公务员自身角度,并采用了套表的形式,当选定身份后会自动填写不同身份所对应的题目。通过对公众思想感受的调查,可以反映社会上大部分人对于公务员职业群体的态度;通过对公务员自身想法的调查,可以总结出影响公务员队伍发展的主观因素。

在公众角度,主要从社会对于公务员工作的满意度以及自身在现阶段下对公务员群体的了解设计调查问卷。在公务员自身角度,主要从工作状况方面和制度方面对公务员群体进行了解。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以寻求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法。

2.调查问卷的发放

通过调查问卷作为载体,对江苏省M县公务员倦怠问题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问卷的发放主要在网络及多媒体上进行,例如运用了微信转发、朋友圈转发的方式,对于不方便获取调查问卷的人群,还采用个别实地发放访问的方式,在M县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23年1月10日—2月1日,发放问卷地区主要在江苏省M县城区内,问卷发放对象面向全体的市民,包括公务员群体及非公务员群体。

3.调查问卷的回收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通过网络形式发放,以实地线下发放问卷作为辅助;在区域的选择上为了保证在M县区域内发放,在问卷中设置了所在区域的相关题目,在收集的结果中对于不处在M县区域内的调查问卷予以剔除。实际发放线下问卷共50份,剔除结果参考率低的问卷,实际回收36份;发放线上问卷100份,剔除结果参考率低的问卷,共回收线上调查问卷95份,线上线下调查问卷共计回收131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87.33%。按照实际情况,最终对131张问卷进行了分析。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被调查人员构成

本次调查问卷显示被调查人员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群众、基层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在收集上来的131份问卷中,公众参与调查的为42人,占总人数的32.06%;基层公务员参与调查的有76人,占总人数的58.02%;领导干部参与调查的有13人,占总人数的9.92%,参与调查的大部分为基层公务员群体。在年龄构成中,00后有12人,占总人数的9.16%;90后有50人,占总人数的38.17%;80后有50人,占总人数的的38.17%;70后有19人,占总人数的14.5%,80后与90后人数持平。可见,目前公务员群体主要由80后以及90后构成,他们也比较关心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情况;在被调查者性质分类中,基层公务员更愿意参与问卷的填写,更注重自己的工作。

2.公众的职业期待方面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了两个群体:公务员与群众。通过对这两个群体的调查,可以全面的研究在公务员群体中出现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法。根据调查,对于公众来说,大部分公众还是愿意了解公务员这个群体的,表示非常愿意和一般愿意的有35人,占到调查公众总人数的83.34%,说明公务员群体在公众的心中是比较受重视的,另一方面调查结果也显示公众认为公务员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政府的形象,在本次调查中认为公务员行为可以代表政府形象的有9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0.23%,其中一部分公务员自身也认为可以代表政府的形象。所以相应的,公众可能会不自觉的对公务员群体产生更高的要求和给予更大的希望。在调查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大多数人对于公务员的工作还是满意的。

3.公务员的态度方面

公务员自身的态度是影响公务员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在此次调查中,大部分人员为公务员,其中基层公务员占了绝大部分。调查问卷中涉及到了加班、薪酬、工资制度以及奖惩等。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调查的89位公务员中,有43人认为工作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占到了调查公务员人数的48.31%;有41人认为奖惩制度和薪酬制度不太公平和完善,占到了调查人数的46.07%;并且绝大部分的受调查公务员中认为自己的工作有些枯燥和繁琐,觉得想象中的公务员工作和实际的公务员工作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有时候也会消极怠工,或者更喜欢在家休息。

4.江苏省M县公务员现状

经调查,M县所在区域处在环渤海地区,是发展比较好的一个区县,区域内现有公务员八百多人,是一个比较庞大的职业群体。在对M县的问卷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务员群体中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现象确实存在,甚至可以达到一半及以上。M县公务员职业倦怠的表现有以下几点:对于薪酬不公和制度僵化在工作上带有消极情绪;对于社会期望而产生较大的压力;因为繁琐和枯燥的工作而产生的逃避心理。

联系调查结果来看,除了一部分本身存在消极情绪的公务员群体,大部分是因为制度、工作和薪酬等的影响,使心态慢慢发生了变化,实际工作与自己的初衷相差甚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消极的情绪。

三、江苏省M县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

(一)体制僵化,缺乏创新

从外部环境来看,固有的体制是存在问题的一个方面。对公务员群体来说,行政机关内部的体制结构是他们工作和生活的行为准则,许多的行为都要收到条条框框的限制,工作自由度比较低。在对M县公务员的采访中,有许多公务员都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在日常工作中,很多工作都是“流水线”般的完成,缺少挑战和创新,使其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的丧失了斗志和激情,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工作消极应对的情绪。

有大部分公务员在考取之后都想象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可结果却有些不尽如人意。在“您觉得公务员工作和您想象中的公务员工作差距大吗”一题中,在填写问卷的89位公务员中有55位都表达出了消极的态度,大多数政府公务员认为自己从事的是没有挑战性的工作,自己的工作能力远远胜过所从事的职位。但是,由于长期处于平庸的工作状态,使他们自身缺乏一种勇于挑战的冲动,不敢到体制外去竞争,即便出现倦怠问题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身份。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也会问到这样的问题:“您是否愿意放弃现在的工作去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您是否愿意放弃自己目前体制内的工作去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是,大多数的在职公务员都存在纠结的想法,即不想放弃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待遇,又不想从事这种没有挑战性没有创新性的工作,从而产生了患得患失的状态。

另一方面,公务员在组织工作中,常常会面临权力和权利的冲突,面对服从权威和服务公众的心理冲突,若不能有效处理这些关系,也会产生职业倦怠。同时,由于行政工作程序形式化,公共部门较为严格的规范化,导致工作自主性不高,创造性不强,即便有不同见解,也必须服从组织安排,造成了公务员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一种繁琐枯燥的印象,一系列的原因都在诱发或加重M县公务员的职业倦怠。

(二)薪酬制度,缺乏激励

薪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务员群体的工作态度。在本次的调查中,有38.93%的公务员认为公务员工作的薪酬高,待遇好;有28.24%的公务员认为薪酬没有那么好或者公务员薪酬差的占了总被调查人数中的大部分。可见,公务员职业的收入分配也是造成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之一。另外在调查中,我们也对一些公务员进行了口头的访问,许多人对于工资薪酬存在心理不平衡的想法。他们认为,公务员体制内的工资制度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总结下来表现在:工资的多少按照职位和等级来划分,不按照工作量或者自己的辛苦程度划分。我国公务员的收入组成大部分是固定的,没有拉开距离,同级别同职务的公务员的工资基本上是平均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伤害了工作积极性较高、事业心较强的政府公务员,不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另一方面,也会使一部分享受高工资待遇的公务员产生得过且过的心理,不愿为单位工作付出更多,更多的考虑自己的感受。

(三)社会期望,压力增大

公务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又一个原因就是社会对于公务员这个职业的高期望高要求。虽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压力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在被受调查的公众群体中,有50%的人都觉得公务员是一个轻松简单的工作,是一个在椅子上坐着喝茶看报一天就过去的工作,而且还可以享受着高待遇和高工资,是人们心目中的“铁饭碗”,所以很多公众对公务员都有一种不一样的情绪。被调查的M县公务员反映,社会公众对他们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在群众有需要时,第一时间出现并快速解决问题,任何时候都要做好“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8]在对M县的调查过程中,也出现了公众对于公务员工作不满意的调查结果。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大部分公众觉得公务员是政府的代表,所以就很有可能出现群众对公务员能力评估不正确,出现了高估其能力的现象,对公务员群体寄托了太多的希望,相应的会提出的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这会使公务人员产生一些压力。公众没有意识到公务员也是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其能力并非是无限大的。把对政府的期望完全寄托在这一群体的身上,也是不现实的,久而久之,自然会出现倦怠的现象。

(四)个人心理,难以疏导

公务员个人主观因素也是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问卷显示,在填写问卷的89名公务员中,有38人觉得自己的工作和想象中的公务员生活差距很大,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42.7%,是一个很高的比例。

绝大多数人认为,进入公务员队伍意味着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大部分公务员对自己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有着较高的期望。[9]但是实际情况是公务员尤其是例如M县这样的基层公务员,他们不像省直市直这样的公务员有更宽阔的眼界和更多的机会,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资源匮乏,即使付出了很多努力也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再加上日复一日机械性枯燥的工作,使个人的心理产生了变化,很难获得工作上的成就感,造成了心理上的低效能感,出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见了工作就害怕,见了工作就想躲的逃避心理

四、江苏省M县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展望

经过以上的分析和调查,我们得出公务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大概是这四点:一是制度方面的僵化和体制的框架限制了公务员群体的活力;二是薪酬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公务员个人的不平衡感;三是社会压力对于公务员工作显得愈发沉重;四是公务员自身的心理情绪得不到很好的排解,加重了倦怠状况。下面,我们就可以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提出缓解公务员倦怠问题的一些解决建议。

(一)进行制度创新,提高制度活力

现实的状况表明,职业倦怠并非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而是普遍存在的。在调查中有大部分结果显示出了公务员的消极情绪,这也可能是由制度的大环境造成。那么想要改变倦怠状况,就要首先改变这种客观环境。因此,要给公务员提供一种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组织氛围。针对江苏省M县行政体制僵化的问题,在制度层面上要创造有利条件,增加M县公务员参与组织管理、自我管理和组织决策的机会,提高公务员对于工作的热情;建立新型的议事制度,比如通过设置建议箱、公开讲坛讲座等方法积极的征求本县公务员对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激励他们成为组织中的主人,提高他们工作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建议可以进行体制方面的改变,比如革新僵化、臃肿的旧的行政体制,根据M县的实际情况对行政体制进行一些改革;比如在鼓励创新尊重创新方面,对于工作中有“出彩”的公务员实行奖励或者表扬,让他们获得自我成就感,并且在体制中营造一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建立有效的工作反馈机制,公务员可以在工作之余对自己做过的工作进行讨论和修改,大家集思广益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果。

(二)改进薪酬制度,提高工作热情

改进薪酬制度的目的主要在于缓解公务员心中的不公平感。M县政府可以尝试从公平性和激励性两方面着眼完善组织制度,消除职业倦怠产生的制度根源。M县一直采用的是规定的薪酬制度,我们可以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一些改进。比如结合M县实际和岗位要求,根据不同类别公务员的工作特征与工作目标制定晋升和薪酬标准。还可以改进公务员奖惩和考核机制,M县政府可以结合业绩、民意取向来完善考核制度,不只是领导评价,同事评价等方式,还可以让群众参与民主评议。并且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将考核与晋升、薪酬结合起来,改进根据职位等级建立的“死工资”制度,将工作量化,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状况发生,倒逼公务员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对公务员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缓解公务员的职业倦怠现象。

(三)优化社会环境,缓解职业压力

在行政管理的实践活动中社会对公务员形象的总体评价还是正面的。在M县发放的调查问卷中也显示填写问卷的42名公众中,只有5名公众持有不满意的看法,总体评价还是满意的。不过也存在一些“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负面的评价。在线下调查时,不少公务员也提到了被公众误解的无奈与苦涩。因此需要政府机关在适当的时候向社会公众展示公务员的真实形象和忍辱负重的一面。建议M县政府可以高效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宣扬公务员在工作中积极的一面和辛苦的一面,更可以采用访谈的方式,询问公务员心中的真实想法,将公务员的真实生活展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帮助公众对公务员群体建立合理的期望,使公务员和公众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降低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水平。

(四)注重心理疏导,重建积极情绪

人类是一个有情感的动物。感情的发泄和传递需要交流和沟通,尤其是在压力过大的时候更需要情感的交流。关于M县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组织内可以尝试建立和谐的民主的沟通机制,方便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普通公务员之间、公务员同事之间的有效沟通,尽量避免领导“摆架子”、同事之间互不关心的情况,在无形之中让公务员感受到同事、领导和组织的温暖。

另一方面,可以尝试从心理疏导的方面入手。运用M县内可以触及的资源,比如心理专家、高校心理教师以及专业的心理医生等,定期对在职公务员进行心理测试,及时的了解公务员群体的心理状况,并在会引起职业倦怠的方面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干预。其次,政府机关可以定期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帮助公务员群体坚持自己的初心,保持良好的信仰,树立正确的政治目标。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邀请M县区域内的专业心理学家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公务员学习诊断自己的心理问题以及调节自己的情绪;组织上尽量减少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的工作量,真正的照顾到公务员的内心需求,多给其一些关心和爱护,重新建立对工作的热情,从根本上缓解公务员的职业倦怠问题。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xsai.com/news/3122.htm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