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压力源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摘要

急诊抢救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急诊科医护人员需要长期同急、危、重患者打交道,专业知识也呈现出学科多元、病症感染、法律与暴力涉及等跨学科的社会性特征,护理工作更要格外注意高风险、不稳定与无规律等复杂而繁重的医学挑战。也因此,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相对较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为此,本次研究通过文献搜集、分析、梳理和归纳,总结出了当前关于急诊护理人员压力源的研究进展,从急诊护士可能存在的压力源以及如何减轻急诊护士压力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挖掘急诊护士可能存在的压力来源,从而采取专业且高效的解决措施,从身心发展上有力维护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急诊护士;压力源;心理健康

Abstract

The particularity of emergency rescue and nursing work determines that the medical staff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need to deal with urgent, critical and critical patients for a long time.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lso presents the interdisciplinary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disciplinary, disease infection, law and violence. The nursing work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complex and heavy medical challenges such as high risk, instability and irregularity. Therefore, the work pressure of emergency nurses is relatively high,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o this end, this study summarized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tressors of emergency nurses through literature collection, analysis, sorting and induction, and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the possible stressors of emergency nurses and how to reduce the pressure of emergency nurses.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is topic, the possible sources of stress of emergency nurses can be excavated, and professional and efficient solutions can be taken to effectively maintain the health level of emergency medical staff from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emergency nurse; Pressure source; mental health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目的和意义

1.1.1  目的

众所周知,每一家医院的急诊科都是无比忙碌的,它需要一力承担起救治危重病人的主要任务,因而日常工作内容主要为及时抢救并护理不同的急性病、急性创伤、急性发作的慢性病与其他类型的危重病症患者。可见,急诊抢救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急诊科医护人员需要长期同急、危、重患者打交道,专业知识也呈现出学科多元、病症感染、法律与暴力涉及等跨学科的社会性特征,护理工作更要格外注意高风险、不稳定与无规律等复杂而繁重的医学挑战[1]。一般来说,急诊科医护工作人员的压力,主要源自工作内容、病人与家属、工作环境需求与各项人际关系等不同方面。基于这一基本情况,党和国家适时地推出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综合技能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标准,却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日常工作压力,严重冲击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2]。为此,梳理关于急诊护理人员压力源的研究进展,通过挖掘与分析工作压力来源可以意识到,如何以专业且高效的解决措施,从身心发展上有力维护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健康水平,是一个长期且重要的课题,也是本次研究最重要的目的。

1.1.2  意义

理论意义:目前关于急诊护士压力源的理论研究比较丰富,大家都认识到了 急诊护士面临的职业压力,也在尝试着系统地剖析急诊护士的压力来源,从而及时有效地纾解。本次研究梳理急诊护士压力源的研究进展,能够归纳现有的理论成果,厘清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对进一步剖析急诊护士压力缓解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实践意义:急诊护士压力源是影响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对于急诊护士而言,压力源的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急诊护士及其医疗团队更好的认识压力源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急诊护士的压力,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为护士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实现医疗服务更加人性化。

1.2  课题背景

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压力”一词本身也具有丰富多彩的定义和解释,且学术研究的方向与侧重更是各有千秋。目前普遍认为,当处于某个特定的内外部环境刺激条件下时,个体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认知评价与身心层面的紧张性反应,就是压力出现的动态过程。可见,刺激、认知评价与实际反应是衡量个体抗压能力的三个基本标准[3]

压力源是指任何能使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压力源之所以会形成,主要是因为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多多少少地产生与原有的生理、心理规律不符合的外在现象[4]。从性质上看,压力源一般可以分为躯体性、社会性与文化性三种主要类型;以数量作为划分标准,则散发性与累积性共同构成压力源的主要特征。

基于护理工作条件下的压力,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所表现的一系列身心失衡行为。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意识到护理工作的压力源一方面来自于高强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与工作人员的心理变化,另一方面也设计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日益拔高的要求,以及病人与家属对医护服务所提出的系列意见与建议[5]

急诊护士是完成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及各类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专科护士。急诊护理的特点是应急性较强,对于送诊的急危病重患者护理常常具有突发性,且无法对病人的就诊时间、就诊人数与病症危急程度进行科学精准的判断[6]。因此,医护人员对病人及其病情的预判往往需要快速而准确,既要将不同的病人分流到不同的科室展开救治,又要优先抢救危重病人的生命,多方位护理他们的健康。

正因为急诊护理工作难度高、强度大,因而这种高强度、高难度的工作环境成为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若没有对诸如此类的压力源进行有效控制、应对与疏导,则医护人员在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的压力反应则会日益明显且严重[7]。因而韩峰和崔佳佳(2020)关于急诊护士的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环境,注定了他们不仅需要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与复杂的精神压力,还会受到死亡、纠纷、社会地位等不同社会因素的刺激,从而导致身心健康水平严重下滑,抑郁、焦虑等情绪此起彼伏,进而演变为精神紧张、失眠多梦、头痛与经期紊乱等生理疾病[4]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  方法

文献分析法:根据本文研究课题,通过百度、知网以及图书馆搜索急诊护士压力源等相关的资料与文献,然后进行详细分析与整合,对当前急诊护士压力源的研究现状有一定的认识,为下文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逻辑分析法:在文献资料及有关材料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概括、演绎、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所收集来的急诊护士压力源的有关资料和信息进行总结,使本文研究的逻辑关系科学、合理。

1.3.2  思路

本次研究主要时通过归纳当前关于急诊护理压力源的相关研究成果,找出缓解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的有效措施,为此首先需要了解急诊护士压力源的类型和成因,然后提出针对性的减轻压力措施。

第2章  急诊护士压力源

2.1工作性质

由于急诊专科的工作性质的突发色彩较为浓厚,工作内容也纷繁复杂,因而急诊护理工作也对医护人员的体力与脑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在日常的急诊工作中,他们往往需要处理繁重的危重病人救治工作。Jimmieson(2016)等多名学者出于医院护士职业压力的调查需求,分别选择了匈牙利、以色列、意大利、英国、美国5个国家的医院开展了科学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大都面临着复杂且繁重的职业性压力[8]。杨阳(2019)等人认为,由于急诊科与其他科室在救治性质与救治要求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上其病患多、病种杂、病情多变、突发情况多等工作现状,急诊科医护人员往往在确保病人生命安全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而需要更高水准的工作要求与之相适应,如娴熟的操作与基本应急能力等[9]

此外,急诊科的职业危险高于其他医疗专业。这主要是由于急诊科往往需要直接面对社会层面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也需要承担应急性医疗卫生工作的任务。尤其在全力救治不确定传染病患者时,抢救速度与抢救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医护人员接触传染病患者(如SARS、甲型H1N1流感、乙肝与艾滋病等)的血液、分泌物与排泄物时,他们也需要时刻保持紧张、警惕与焦虑,这种应激状态的长期存在,也让他们的工作压力迅速增大[5]。正如王剑云和陈春燕调查发现,急诊科忽视在接触传染性及潜在传染病患者时,面对压力的应激反应程度也居高不下[10]

2.2护患关系

有调查显示,对于病人及家属所提出的异议,约有81.1%的急诊科护士明确表示自己多多少少受到过无缘无故的指责,无法从他们身上获取足够的尊重与理解。这样一来,在护理工作标准不断提升的同时,护士的精神压力也迟迟得不到缓解,很大程度上拔高了他们的应激状态的存续时间[6]

急诊科护患关系建立时间短,要求较高。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急诊科护士就有义务无条件地满足病人及家属所提出的任何要求。由此,立场上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激化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医患冲突事件时有发生。根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约有48%的护士能够感受到出于立场差别而导致的工作压力。他们常常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及家属的理解与支持,沟通矛盾此起彼伏[2]

除了不理解外,急诊护士甚至面临着极高的暴力风险。在学者赵波(2018)的调查研究中,就全面反映出80.2%的急诊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均多多少少地被牵涉到暴力时间中去,如辱骂、威胁与人身攻击等,可见急诊科医患冲突的发生频率远高于其他科室[11]

2.3社会、工作环境

在一定的社会舆论宣传压力下,也有一部分病人及家属无法真正尊重急诊科医护人员,导致他们对急诊科的第一印象极差。这种严重且长期存在的沟通压力也让急诊科护士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国内已经有研究表明,医患暴力事件产生的导火索往往是媒体的偏激报道信息,占了所有暴力事件的48.29%[11]。李腾燕(2019)认为,长期以来,社会大众对医生这一职业的尊重程度要远高于护士,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病人及家属,均片面地认为护士就是简单地执行医生的命令,因而严重增加了护士职业的不平衡感与不安全感[6]。如今,护士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尤其是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成果依然需要被大众普遍接受,这也成为护士职业精神压力与负面情绪出现的主要来源。

对于急诊科护士压力源与应对措施的研究,李博和陈淑嫒(2016)等人科学地筛选了72名来自不同医院的急诊科护士作为调查样本。结果表明,护士职业常常会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大量生成工作压力[12]。Nidshk和Herdis等学者(2018)将冰岛地区206名护士召集起来,全方位询问了他们对职业压力、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环境等因素的看法。通过分析所搜集到的信息可以发现,过多的工作量造成了过于紧张的工作氛围,因而护士的工作压力总是居高不下。尤其是基于急诊工作的高风险性,护士需要时刻保持较强的业务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与灵活的思维能力,因而大量消耗了他们的体力与心力[13]

刘曼(2019)等调查研究中提到,全天候接待病人的急诊科需要不同的医护人员昼夜不停地轮流值守,导致了他们的生物钟较为紊乱。再加上急诊科本身的开放性,营造了一个较为嘈杂的工作氛围,因而也有许多医护人员表示睡眠质量与睡眠时间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混乱的环境条件也使得他们必须时刻保持紧张的情绪与较高的应激水平[14]

2.4个体因素

Tchato L (2018)等学者基于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期、工作满意度与社会支持率等内外部因素,为93名急诊科护士发放了调查问卷。通过分析回收的问卷结果可以意识到,在护理人力资源严重紧缺的条件下,护士的工作压力很大程度也源于自身,也就是职业倦怠期所施加的内不影响[15]。同时,根据周艳敏等人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当护士的从业时间在5-10年左右时,职业倦怠情绪往往能够迅速达到顶峰。主要原因在于这一阶段的护士既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足够的从业经验,已经成为科室的顶梁柱,又面临着升职与学习等工作变动带来的压力,从而提升了他们的职业风险意识[16]

陈莉和陈烨(2020)研究结果也显示,刚毕业的急诊护士会因为护士社会地位与职业发展前景与自我预期不符合而产生迷茫,护士地位较低、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机会少,自我价值的内心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也会形成他们的压力源,而这也跟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较为片面、以及自我调适能力较低有关。

第3章  急诊护士减轻压力措施

3.1 医院、社会改善护士的待遇

研究发现,无论何种企业,企业管理层对员工给予的真心肯定,无疑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员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从而显著优化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学者吕冬梅和陈京立(2018)在研究中明确表示,个人对职业的满意程度与心理健康之间的正比关系,需要得到管理者的高度关注与社会的广泛支持。因此,以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手段将急诊护理工作在社会上进行广泛宣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扭转社会大众对护理工作的舆论看法,进而能够逐渐形成尊重护士的良性风气,深层激发护士内心深处的责任感与自豪感[18]。同时,医院的管理者在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时,可以充分考虑技术要领、工作压力与工作风险等因素,将资源适当地向急诊护士倾斜,让他们能够获得更高的综合待遇。

黄建英、应文娟(2019)等人也提出,护士工作、护士岗位与护士编制的安排,有助于工作职能的进一步落实,并在弹性排班制度的影响下,减轻工作量,提升社会地位,久而久之能够让护士真正收获正面的工作评价,在认可中享受友好的人际氛围。同时,适当增加编制岗位,也是人力资源合理调配与完善的重要一环,有利于从根本上减轻护士的职业工作压力[19]。管理者还可利用网络、刊物、讲座、座谈等形式护士进行心理学知识的急诊科护士压力应对能力,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加强风险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实施安全管理措施。

3.2双管齐下减少医患矛盾

医院方面,苏静宁(2018)认为对于医患纠纷的防范与处理,需要在事前预防原则的基础上,打造一套符合医院自身实际的矛盾处理机制[20]。同时,学者赵波(2018)也在研究中表示,医疗纠纷的系统性调解工作无疑是任重道远的,一方面需要将全天专职保安体系引进到医院的安全管理环节中,并基于这一安全框架不断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激动情绪;另一方面也要从安全保障的专业性、人文性出发,对辱骂、暴力与人身攻击等行为,予以坚决制止[11]

护士个人方面,一方面应该加强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徐永娟(2020)等人认为,如果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和审视医患矛盾,可以从急诊护士的专业性学习与培训工作出发,力求让每一位急诊护士在工作中能够形成熟练高超的应用型抢救技术,同时将急诊救治的基本程序烂熟于心,在每一项细致的工作中都能确保质量[21]。另一方面,加强急诊护士沟通技巧培训,也能有效减少矛盾发生。尤其是涉及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时,护士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也要言简意赅、直截了当,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救治方案,达成抢救共识,在全力保障家属知情权、决定权与信任感的同时,为患者的救治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22]

3.3提升工作环境的稳定性及科学性

急诊科护士作为急救生力军的主要成员,担负着各种急救使命,赵欣和胡友珍(2019)等人在研究中强调,创造更好的服务支持和管理支持的护理工作环境,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23]

对于工作环境稳定性的优化提升,可以从室内抢救温度的控制、打扫与通风、减少地面滑度与调整工作台高度、急救设施与药品的摆放与备用等方面入手,确保护士工作高效科学、动态及时,在节省体力的同时确保工作姿势的舒适度[24]

3.4 对急诊护士进行心理干预

在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环节,急诊科护士既要将患者的真实疾病情况通知到位,又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心理素质。一般来说,受到病痛折磨的患者往往也会在言语和行为上产生一定的过激情绪,家属也会在情急之下责怪医护人员。因此,急诊护士在沟通环节也应当高度注意自身心态的调整,不断着眼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在锻炼自己人际交往敏捷度的同时,尽最大可能获得病人的足够信任与理解[25]。同时,一旦急诊救治工作结束,也要注意学习心态恢复的科学方法,注意自我调整与自我休息,以充足的睡眠争取身心状态恢复的空间,从而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完善自我心理平衡。

医院管理者也可以举办一些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的活动,无疑为医护人员的压力释放创造了全新的渠道。正如学者徐勤环(2020)的研究发现,适当的心理干预能够站在更专业的角度为护士心态的调整贡献一份力量,从而帮助他们找到综合应对心理问题的最佳途径,缓解紧张的工作情绪[26]。张忆(2019)等研究发现ABC情感训练可以帮助护士有效应对压力。王菊香等研究认为,人际关系与同事情谊,也是驱赶心理阴霾的有效手段之一[27]。孟玲先(2020)从改善医患关系的目标出发,大力肯定了情绪劳动培训对情绪释放所产生的科学影响[28]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xsai.com/news/2266.html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