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结性研究

摘要

家庭教育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对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关键的作用。 由于家庭与学校之间通常缺少相对稳定性,学校和家庭之间缺少沟通合作,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性,都对学生的成长和人格的塑造产生影响。所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总结家庭教育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各自概念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关联性研究,得出有效结论和改进措施,并找到将家庭教育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继而帮助中学生提高思想教育水平。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学生家庭教育研究。本部分阐述中学生家庭教育含义、特点、意义。第二部分,中学生家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研究。本部分以咸林中学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和实际数据分析,阐述了中学生家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第三部分,家庭教育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联途径研究,探讨家校合作的有效方法。本部分是全文 的重点和创新之处。通过对家庭教育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现状研究,提出了两者契合必重要性及有效方法,解决以咸林中学为例的中学和家庭教育关联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家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

一、中学生家庭教育概述

中学生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入了解中学生家庭教育的涵义及重要性,本文通过阐述家庭的内涵,进而引入家庭教育及中学生家庭教育特点,深化对中学生家庭教育的系统认识。 中学生的家庭教育对学生自身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咸林中学的学生大多为华县本地生源,但也有不少学生的父母离异或常年在外打工,学生由老人抚养照顾的情况。家庭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源头,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兴趣爱好、学习成长、正确价值观的塑造都有着深远意义。对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研究,首先要从 “家庭”、“家庭教育”涵义起步。

(一)家庭的涵义每一个人从出生到离世,均与家庭有着紧密联系,家庭也是人类自出生后首先接触的联系最紧密的环境

大约从近代开始,人们才慢慢对家庭有了实质性的认识,“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1]家庭是组成社会结构的最小细胞,是每个个体生存发展的奠基石。家庭的起始繁衍是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且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学家通常认为,人类社会的家庭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五个阶段,首先是无婚姻家庭阶段,随着个体的成熟发展成为杂婚阶段、血缘群婚家庭阶段、普那路亚家庭阶段、对偶家庭阶段,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个体家庭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在从原始人进化到社会人,家庭不断调节着社会秩序。

(二)家庭教育的涵义 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由孩子的父母等长辈或亲属对其进行教育

换言之,家长主动地把自己的思想或价值观念向子女进行逐步渗透,随着时间推移,对孩子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从而起到教化作用。从古代到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前进,家庭教育的影响范畴也更进一步拓展,最初的家庭教育已不在仅仅局限于家庭本身,而是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便是佐证了家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不但能够帮助子女走向独立,也能帮助他们不断成长;家庭教育不仅是父母对子女进行言传身教,也能够促进各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止是子女学有所成,健康成长,而更多的是对子女终身性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培养。我国教育学者李天燕在他的著作《家庭教育学》中提出:家庭教育的含义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主要以父母和子女之间为代表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教育。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覆盖面较广,不仅包括了长辈或家长对其晚辈或子女的教育,也包括了晚辈或子女对其长辈、家长的教育,同时也有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而狭义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父母对其下一代的教育。一般来说,家庭教育分为直接家庭教育和间接家庭教育两种。直接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家长与子女之间进行以社会、生活经验及需求为内容的教育;间接的家庭教育则主要是指孩子受到家庭的背景、氛围、环境、父母的言行等因素的影响,在耳濡目染所受到的教育。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孩子更好的接受学校教育以及将来进入社会做了铺垫。家庭教育能够影响人的一生,在每个人诞生时就开始了接受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王应麟所著的《三字经》中提到“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本身都是善良的,但是个人后天发生的转变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家庭教育的影响。孩子步入校园学习后,家庭的重要性逐步突显出来,成为了学校的基石和后盾。子女在学校的言行、举止能体现出家庭的整体素质与父母的受教程度,一个从小到大一直品学兼优的学生,一定有着良好的家教与家风。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的确如此,家庭教育时人作为一个个体存在时,接受到的为期最长也是影响程度最深的教育,它在人与人沟通交流、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在或多或少的影响着。[6]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家庭教育的影响范畴也逐步拓展,原本的家庭教育已经不在单独局限于家庭本身,而是成为了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便是印证了家的重要。家庭教育不仅是帮助子女能够自食其力,也是令其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不仅是长辈对晚辈进行言传身教,也是让家庭成员之间能够互敬互爱;家庭教育不仅止步于子女顺利完成学业、长大成人,而是融入对其一生的影响中。

(三)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具有成长的基础性与强烈的感化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孩子成长的摇篮。每个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受到家庭成员、环境与文化氛围的影响,时间和空间的先入性使得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血缘关系使得亲子之间的关系变得密切,这种亲密的关系伴随着家庭成员间频繁的互动与影响而充满感情色彩,并产生强烈的感化性。感情越亲密,成员间的感化性就越强,反之则感化性就越弱。家庭教育具有特殊的权威性与鲜明的针对性。一般而言,“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父母对其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和教育,会使父母逐渐获得一种血缘伦理权威,这是一般教育者难以达到的”。也就是说,父母在与孩子的朝夕相伴中逐渐获得特殊的权威,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了很高的形象与威望。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在很多情况下,他(她)们可以通过身的言传身教和生活实践,随时随地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寓教育与生活中。家庭教育具有先天的继承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组织,是组成社会的一部分,人们在家庭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着长辈影响成长,通常以同样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自己的后代。家庭教育使得这些教育内容和方法通过“家规、家训、家风、门风、家学、家传”等形式继承下来。家庭教育是秉承优秀家风、家传的桥梁。家庭教育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和方法的灵活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表现在,家长不仅要使孩子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引导孩子树立科学的三观,还需在人际关系、职业规划与选择、爱情观等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家庭教育就是在家庭生活中进行的,家庭生活的内容也就成为教育孩子的一部分,家庭成员的活动过程也就成为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丰富的教育内容意味着方法的灵活多样,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不必拘于固定的模式。在休息娱乐、购物、各种家务劳动中,都可以对孩子进行教育和训练。很多家长在周末会带孩子出去走亲访友、参观旅游等,利用一切的机会来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特指无产阶级培养人的思想品德活动”[。实践形式随着社会的发着也不断深化发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同时,也可以进一步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大学生的政治人文素养,促进国民整体素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组织实施的、依据社会发展对学生的品德要求和社会期待,遵循高校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发展规律、具有主体间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因而可以整体说是具有整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2]。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状况及时做到调整,做到与时俱进,做到与国家的发展相适应,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式及需,将教育对象的行为、思想通过教育活动在一段时间内达到预期要求”[3]。我国依据国情将目标确立为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三大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媒介等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有意向的对家长和大学生进行引导,让他(她)们在接受和掌握信息的同时也能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熏陶。进而利用父母言传身教的特俗影响来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

(二)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与差异性

家庭和学校教育互为补充,“任何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或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这一任务。”

1.家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首先,教育目标的同一性。家庭这个场所,主要是为孩子提供成长的环境,培养他们使其成为品德正直、正派的人,再对其进行技术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有利于社会的人。家庭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做人。简而言之,家庭教育重在“‘成人’教育。”“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挥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次,教育责任的同一性。家庭和高校对大学生的成长负有同样的义务。信息网络技术帮助学生增加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在此阶段,他们的思想体系并不完善,在不良思想影响下容易引起价值观混乱。家庭教育要利用其特有的教育优势,及时对子女进行教育引导,使其摆脱成长中的困境。学校也要适时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与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困扰。最后,教育内容的同一性。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具有统一性。“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大学生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在与孩子接触过程中,以自身的言行或生活中出现的事例来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二者虽然在教育方式上不一致,但都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行为习惯的教育,促使其健康成长。

2.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差异性。 其一,教育性质的差异性。家庭教育是一种私人教育,而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公共教育。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年长者与年幼者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相比高校教育而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首先是血缘关系。进行家庭教育是根据父母的个人意志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与学的关系,进行公共教育是依据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实施,而不是依据教育者个人意志。其二,教育组织形式的差异性。家庭教育是一种非正规性教育,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正规性教育。家庭教育虽然有一定的目的性,但其教育主要和家庭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进行的,家庭生活的内容也就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内容,家庭成员的活动过程也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三,教育方法的差异性。如今,在校大学生大都出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成长在21世纪,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家长也都受到过或多或少的教育,知识素养相对较高,他们更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能够尊重子女的思想和行为差异,能够以身作则使子女耳濡目染地接受教育。从新世纪以来,科技不断发展,文本、媒体的更新换代伴随着这一批大学生的成长,家长引导子女读书、听音乐、看电视、学上网。这些方法使大学生能够有独自思考和学习的空间,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思维模式。家长的教育目标只有一个至两个,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教育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时时刻刻为子女的成长着想。除了在家里的引导之外,另一方面,家长面对社会经验很少的孩子,都会带领孩子旅游,在游玩中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拓展视野,达到教育目的。综上所述,家长在进行教育时更有时间和精力,同时他们熟悉子女的日常习惯、思维方式,而且也了解孩子的性格、兴趣和成长状况,可以根据大学生子女的成长状况和思想变化,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实施家庭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普遍性,通常按专班级开展。教育途径则是开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教学课程,主题班会等。通过宣传和弘扬马列精神、毛泽东思想,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学校中,学校除了教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通过建立教育氛围来实现。如今,学校为学生创造了许多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在假期采取旅游、实习、打工等多种方式进行社会实践,并尽量多的参与读书沙龙、知名专家学者交流会、团日活动当中。学校还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开展“三下乡”、“我的母校我宣传”等活动,意在使学生接触社会,其次学校各个学院都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涌入社会,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互帮互助、尊老爱幼、诚信礼让的良好品德,使他们关心社会,产生服务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方式的差异性。家庭教育是一种集体性教育,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个别性教育。家庭教育一般没有计划性,通过家庭日常生活实际或是家长言传身教的影响。家长对子女进行的一般依据其身心发展特点面对面的进行个别教育。其四,教育过程的差异性。中学生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 (一)教育方式的差异性(二)教育原则的差异性 在教育原则上高校与家庭的教育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学生家庭教育主要有三方面原则: 1.循序渐进 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家长应当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实施家庭教育,不能毫无目的性的随意进行教育。家教的过程中,家长必须掌握子女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采取相应的教育引导,张弛有度的传授知识,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其自主发展。 2.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家长对进行教育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注意培养子女的兴趣和爱好,善于发现和发展子女的特长,充分地发挥其潜在能力,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教育的引导,在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等方面得到进步。 3.教育统一 一般来说,学生家庭教育具有统一的原则。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习惯的养成需要通过长期培养,是连续的、完整的阶段。因此,在现如今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者应当遵循教育统一的基本原则。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够参与进来,相互配合,目的统一,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家庭成员在认识和要求上的不一致,不仅影响了家庭的和睦,而且非常不利于教育子女,这样的状况容易导致子女性格叛逆,不辨是非曲直,任意妄为,不能够接受批评教育,进而在学校也表现出恶习,阻碍学生成长。

三、家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家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互为补充。第一,二者是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关系。家庭教育是家长愿意对孩子施行的个性化教育,中学生教育却是依据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而实施的共性教育。第二,二者是非正规性教育与正规性教育,互为里表。家庭教育是一种非正规性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正规性教育。家庭教育虽然有一定的目的性,但其教育主要和家庭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故此,家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一里一表相互配合,有效的促进了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第三,二者是终身教育与阶段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会进行相当长的时间,但对大学生进行的是阶段性的教育,只是其成长中的一部分,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必然的环节。

(二)家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结的必要性

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为国际政治多元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文化多元化等一系列发展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不断加大开放与发展步伐的同时,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中,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了空前发展机遇,也使我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重视多元化,金钱、利益至上等一些与社会价值相背离的想法渐渐出现在人们的头脑中,进入家庭、进入学校。这些深刻的变化不仅使社会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也都折射到家庭中。家庭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代发展同进步。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联结现实依据优秀家庭教育传承面临的现实困境。“一定的环境产生一定的思想观念,环境的变化也必然使人的思想观念得到相应的变化。”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加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深化改革开放,开放扩大的社会环境,人们的思想非常活跃,非常丰富,收到的信息也比较混乱。彼得.埃利雅德说:“今天如果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这句话深深地道出了家庭教育要根据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而做出回应。这些发展与变化对家庭教育来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同样会面临着新问题。一方面,经济发展使得家庭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普遍的提高。这一新变化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满足物质生活条件下,家长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孩子的教育上,这无疑是有利于孩子家庭教育的一方面。然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父母减少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要求,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降低,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其次,互联网等新型媒体也使家庭教育面临困境。对于那些进行筛查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大量信息无疑会对其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再次,家庭结构越来越简单。孩子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关心与呵护,家庭关系更为紧密,家庭的凝聚力也就更为集中,这些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状况。首先,挑战并不可怕。对挑战视而不见是可怕的,对挑战不承认也是可怕的,表现出惊人的麻木,只会错失良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声誉,最终错过发展机会。第二,面对挑战,不要惊慌,也不要掉以轻心。我们要化挑战为发展,化挑战为动力,深入分析,正确应对挑战和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时性特征是由社会历史的发展情况决定的。在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问题。一方面,网络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媒体多样化,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影响着大学生的意识。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使他们思维活跃,迅速接受新事物。网络不仅给他们带来新的生活和学习,也成为他们交流学习、陪伴成长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接收信息的过程可能存在盲目性和单面性。“市场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和加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利性倾向。”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联结,对思想政治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生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现状 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方面地承担起教育的任务,然而二者之间的关联却存在许多问题,二者界限僵化、各行其是。合理的教育应该是多方面教育因素的协同与合作。 1、中学生家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沟通、配合 高校与家庭在针对中学生进行教育时,各自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是都在履行原则的条件下进行。 来自不同家庭的中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部分中学如普遍因为求学地点与家庭之间的地域跨度较大,导致他们所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变弱。而大学生独立后,热爱交往的他们会产生自己的交际圈,交际圈的出现使得大学生渐渐缺少主动联系家长和遇到问题找家长商量的机会,有困难时他们多数是寻求班主任或者同学的帮助,学校也因此掌握了一部分大学生教育的主动权。但是仅仅拥有教育主动权是不够的,如果高校缺乏与家庭进行应有的配合,则会在教育方面孤掌难鸣,常常会令学校与学生之间单向交流,无法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准确的跟进了解。

  • 大学生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家庭教育调查问卷一-以咸林中学为例为例》 问卷调查结果

笔者采取问卷星的方式设计了《家庭教育调查问卷一以咸林中学为例》的问卷调查收集材料。本次问卷共有咸林中学学生100人参加.有效问卷100份,其中男生18人占 比18%.女生82人,占比82% :年龄均为16-18岁中学生。参与问卷的学生大多为高一学生,共有81人,占比81%,高二年级19人,占比19%,其中陕西省学生91人,占比91%,外省学生9人,占9%。参与问卷的学生是独生子女的有10人,占比10%,有一个兄弟姐妹60人,占比60.%,有两个以上兄弟姐妹的有30人,占比30.%:从小在父母亲身边长大有77人,占比77.%。参与问卷的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优秀的有10人。占比10%,良好的有60人,占比60%,一般的有24人,占比24%,很差的有6人,占比6%。在学校和老师关系融治的有95人,占95%,和同学关系融治的有89人,占比89%,和老师同学关系都融洽的有87人,占比87%,和老师同学都不融治的有3人,占比3%。学生在学校一次都没有违纪的有93人,占比93,%,违纪1到3 次有5人,占比5%:,违纪3次以上的有3人,占比3%。学生对学习及分科有规划的同学有83人,占比83.%,没有任何规划的同学有17人,占比17%。在学校担任班干部的有35人,占比35% :没有担任任何职务的有65人,占比65%。在父母职业的选项中,问卷中学生父母是教师的有4人,占比4%,父母是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有15人,占比15%.父母是公务员的有7人。占比7%.父母是农民的有61人, 占比61%,.父母是个体经营的有10人,占比10%.父母是其他职业的有3的人,占比3% 。

在父母文化程度这块,父母未受过教育的有2人,占比2%,父母是小学文化的有4人,占比4%. 父母是初中文化的有9人,占比9%. 父母是高中文化的36人,占比36%,父母是专科文化的有人29,占比29%,父母是本科及以上的有10人,占比10%。

在与家人关系这方面,问卷中学生和家人一周通电话一次的有91人, 占比91%。半个月次的有2人,占比2%.一个月次的有1人,占比1%。通电话的主要内容是要生活费的有51人,占比51%,自己生病或者父母生病的有10人,占比10%,向父母问候的有83人,占比85.03%,告诉父母自己在校获得奖励的有2,1人,占比21%。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倾诉的有31人.占比31%,心情不好时父母每次能够及时发现并及时关心的有36人,占比36%,偶尔发现并关心的有57人,占比57%,从来没有管过的有7人,占比7%。和父母关系较为亲密的有53人,和父母关系一般的有43人,占比43%,和父母关系不好的有4人,占比4%。偶尔发现了就管的有32人,占比32 %。学生认为家长父母最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有51人,占比51%,最关心学习成绩是否优异的有34人,占比34%;最关心学生是否品行端正的有14人;最关心学生和老师同学间关系的有1人;非常希望父母与自己沟通交流的有79人,占比79%,觉得无所谓的有17人,占比17%;不希望和父母沟通交流的有4人,占比4%。

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方面地承担起教育的任务,然而二者之间的关联却存在许多问题,二者界限僵化、各行其是。合理的教育应该是多方面教育因素的协同与合作。 (一)大学生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沟通、配合 。高校与家庭在针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各自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是都在履行原则的条件下进行。学生步入大学后,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任务已经结束,不再有对学生继续教育的必要,学生进入大学已经成年,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学校的教育就已经足够了。因此,这部分家长便不与学校进行交流,他们也不会询问子女在校期间的日常表现;另外一部分学生家长则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管教子女是自己的责任,不需要外人来介入。因此,这部分家长与学校也缺乏交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部分家长的做法对高校教育工作造成了严重阻碍。(二) 来自全国的大学生普遍因为求学地点与家庭之间的地域跨度较大,导致他们所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变弱。而大学生独立后,热爱交往的他们会产生自己的交际圈,交际圈的出现使得大学生渐渐缺少主动联系家长和遇到问题找家长商量的机会,有困难时他们多数是寻求辅导员或者同学的帮助,高校也因此掌握了一部分大学生教育的主动权。但是仅仅拥有教育主动权是不够的,如果高校缺乏与家庭进行应有的配合,则会在教育方面孤掌难鸣,常常会令学校与学生之间单向交流,无法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准确的跟进了解。

目前,各中学对于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相对缺乏,导致家庭与学校之间缺少必要沟通与合作。学校通常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的责任,却往往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随着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在处理学生学习及思想问题时,明确发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靠学校教育,不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是很难完善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通常情况下,家长都是被动与学校进行联系,而联系是往往都是因为学生在学校期间有着违纪、挂科过多等事情。家长得知此类消息后,因为没有足够的能力转变现状,只能一再求情,希望给予学生机会,但基本已经为时已晚。学校与家长联系不畅通,多数情况是由于深层的认识不到位导致的,大范围的教育工作本身对学生与家长、家庭联系的因素考虑的较少,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在目前,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成长的关键时期,课业压力逐渐增大,再加上网络媒体的影响 往往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良好生活学习习惯还未完全形成,学习成绩起伏较大。 家校之间缺乏沟通、配合,令两方教育者缺少相互交流经验的机会,导致双方对中学生的教育相对片面的、单向的,甚至产生了教育脱节的局面。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要寻求进行家庭、学校联合途径,这样才能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因此,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对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家庭和学校建立联动机制,保证学生身心都健康成长。 (三)、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有效地引导家庭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教育观念方面,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以致在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错误的教育观念。例如,部分家庭家长自身文化程度不高,无法正常实施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以致他们对学生思想教育漠不关心、任其发展,最终导致学生形成孤僻和偏执的不良性格,部分家庭教育过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要求无论是否合理均无条件的满足,导致学生产生自私自利的价值观念等等。其次,在教育目标方面,没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引导,许多家庭教育的目标也存在着偏差。例如,部分家庭教育过分强调追逐物质利益和经济利益,导致学生在与同学、朋友甚至亲人的相处中均以财富的多少为衡量标准,使他们不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再次,在教育方法方面,部分家庭的教育方法同样存在着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有的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更多地采用权威式的管教方法,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引导教育,以致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真正起到实际效果。

三、 建立家庭教育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作路径

(一)扩展沟通渠道。家庭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当首先要明晰自身的教育界限,清晰的教育界限能够让沟通机制更有效地进行开展。学校自成立之日起就主要承担着人类知识的传播的职能,而家庭教育的功能是对个体生命的保全和延续以及爱的能力的习得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道德的萌芽和根基。当然,目前的教育实践和理论都不简单地满足已有的角色规定性,而是在各自“职责”以外互相融合、互相沟通。毋容置疑,高校要更积极地介入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技能发展和训练中,离不开中学生家庭的配合和支持,学生家庭要越来越多地承担家庭的保全、监护以及社会的规则、意识形态教化等功能,也离不开学校的指导和协作。学校和家庭同时承担着学生的教育责任,通过加强沟通交流使两者建立起高效的沟通机制,共同探讨学生的成长发展,这对于教育的成功是紧迫且必要的,而稳定的沟通机制需要通过广泛的沟通渠道来保障:1.召开新生家长会 学生入学后,首要任务是与新生家长进行见面,建立学校与家长的初步联系。家长会是取得家长配合的有效途径,让家长初步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办学特色,对学生所学的专业有一个直观的概念,方便在日后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所了解,也能起到必要的监管作用。在家长会中,可以向学生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家长也能够起到共同监督管理的作用;同时,将学校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解读,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并达成统一,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进一步管理。此外,高校也可以为家长成立理事会,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当中,为学校合理化、人性化提出意见和建议,家长可以定期参观学生寝室、旁听教学课堂,这样对于学校的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自我约束也是起到了重要的促进、监督作用。

(二)利用网络媒体。 利用QQ、微信平台等手段将学生的日常学习成绩、评奖评优、违纪处分、活动参与程度等相关的信息与家长进行反馈,让家长在家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在校表现。同时,也可以让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将教育工作落实的更具体、深刻。家长与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必须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高校也需要有专门的测评体系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家长的角色是要成为学校的辅助者,在家长在尽到个人义务和责任的同时,也要了解学校的事物,对学校的规定、方针政策能够正确的解读,以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到教育事业中。第三节 发挥社会育人功能 随着孩子渐渐长,孩子的脚步逐渐扩大到家庭和学校以外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因此,各种社会机构、场所以及社区环境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有意无意地对个体施加影响和作用。

1、构建学习型家庭 父母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长,这似乎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中的共识。父母想要将教育能力、教育水平有所提升,首先就要做到有清醒的认识,明白自身的缺陷。目前许多图书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以“怎么办”、“为什么”等为主题的家庭教育指导用书。由此可看出父母教育能力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型家庭是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立足与现代家庭,通过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来进行有导向、有目的的学习。能够相互交流体会,分享心得,逐步实现自身与家庭共同成长的新型家庭形态。家庭教育的工作内容之一是对子女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加强和监督,这项工作不仅要依靠家庭自身,也是需要全社会合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程。为确保构建学习型家庭,就必须确保家庭教育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必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完善保障体系,推进家庭教育工作进程,积极构建以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者为一体的工作模式,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构建管理机构,完善工作体制。社会的组织要在现有协调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家庭教育工作的协调机构,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与教育相关部门联手,共同承担起指导和加强家庭教育的任务。其次,整合各方资源。要善于运用好社会的工作平台和学校、图书馆、少年等各类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向家长提供有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要整合宣传工作资源,通过不同时期的宣传主题,运用好各类宣传舆论阵地,形成宣传工作合力,传播构建学习型家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整合活动资源,需要主动和高校、社区联系,加快各项活动相互融合。想要更好的提高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一些由专门的机构,如学校、社区、群众团体及科研院等组织的教育培训项目也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一些社会指导机构,它们利用市场化的经营理念,为父母提供相应的教育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成为父母教育能力指导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现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物质需求的日益提升,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对当代中学生而言,知识和学历已经成为走入社会必不可少的一张通行证。为此,在网络时代兴盛的今天,知识的全球化、普及化需要我们要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投入,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家庭成员之间的心得交互是现代生活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构建学习型家庭的进程,作为三大教育领域中十分重要的高校也应当辅助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高校教育和有组织的社会教育之间有着天然的一致性,它们都有稳固的组织和良好的教育队伍。在面对社会构建学习型家庭的任务时,学校同样承担着指导、协调、整合甚至是改造的功能。

2、发挥社会媒体导向作用 社会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不同制度、不同国家的社会教育也各不相同,它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讲,社会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的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与一切在社会活动中对人的身心产生实际教育结果的影响。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有社会文化等相关机构或社会团体组织的,对其成员有目的进行教育的活动。目前,许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家长在进行教育时,已经把目光转向从学校、家庭组织以外的力量获得教活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构建学习型家庭的进程,作为三大教育领域中十分重要的学校也应当辅助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学校教育和有组织的社会教育之间有着天然的一致性,它们都有稳固的组织和良好的教育队伍。在面对社会构建学习型家庭的任务时,学校同样承担着指导、协调、整合甚至是改造的功能。

3、挖掘社会实践育人功能 当下,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社会实践活动。从学校对中学生的培养教育而言,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如果单纯的只停留在理论层次,那么很容易导致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产生不适应或者与社会脱节。因此大多数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将学生进入社会实习、实践内容,纳入对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很多学生在学校期间,有机会进入到社会参加实践活动,能够进入到乡下、社区、企业等地方,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切身的感受到了知识的用途,对自我修养和自我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校开展的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课程,让学生明白新时期需要每个人都需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执着的追寻自己的目标,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除了开设此类的课程外,很多院校也对挖掘社会实践育人功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实施办法。以渭南市咸林中学为例,学院按照团中央和学校培养志愿者的指示精神,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通过宣传和引导,许多学生在入学后就加入了志愿者协会。开展的各项志愿活动已经渗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学生应当更加注重传、帮、带的工作,以激发青年人的热情为目的,通过让培育和引导其中积极进步的大学生,而后利用这部分群体,对其余的学生起到树立典型模范和影响的作用。团中央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因此弘扬青年志愿者精神,让志愿服务形成特有的社会功能是高校的奋斗目标。深入挖掘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利用学生独特的优势,开展“善行一百”、“暖冬活动”、“走进敬老院”等多种活动,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激发责任感、荣誉感和成就感。

结语

 中学生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心理素质对我国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家庭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延伸,其作用已经不再单独是对学生学业的监督,更多的要在学生心理、个人素质、生涯规划等多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育基地,与家庭能够形成稳定的联系机制,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积极将中学生家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力量进行融合。本文希望通过建立家庭与高校稳定的沟通机制,以此来完善中学生阶段的教育事业,为今后学校与家庭合作,共同开展中学生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与参考。本文阐述了中学生家庭教育含义、特点及意义,对中学生家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进行探究,分析目前两者的关联现状,并指出将大学生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联的必要性。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大学生家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契合起来,建立稳定的关联机制,从而完善学生教育的途径。诚然,本文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能够通过加深理论学习,在实践中将关联机制进一步总结完善

本站文章通过互联网转载或者由本站编辑人员搜集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ttxsai.com/news/2100.html

滚动至顶部